《投資者網》張偉
據深交所官網信息,光伏導電材料生產商蘇州市貝特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特利或公司)的上市(IPO)申請目前進入已問詢階段。
據了解,貝特利本次IPO擬募資7.93億元,主要用于擴大產能、無錫研發及營銷中心建設、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貝特利存在主營產品面臨技術迭代、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等風險。公司最終能否通過上市募資擴大產能及提升現金流動性,還有待觀察。
浙大校友共享資本盛宴
貝特利的發展,始于兩位化工人的共同經歷。
據《東莞時間網》報道,貝特利創始人之一的王全,從浙江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后,于1983年進入原化工部星火化工廠工作。1990年,貝特利另一位創始人歐陽旭頻也來到該工廠工作。
1996年,王全、歐陽旭頻雙雙從星火化工廠離職,一起南下,到東莞大洋硅膠制品有限公司上班。2000年,二人籌備廣州貝特利,并在2008年聯手成立貝特利。
今年4月,王全接受《東莞時間網》采訪時表示,二十多年前,我來到廣東,東莞為我提供了平臺,讓我能充分發揮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城市經濟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過,貝特利成立時只有東莞貝特利、王全兩個股東,分別持股99%、1%。2015年6月,東莞貝特利將其所持貝特利的全部股份轉讓給王全、歐陽旭頻、曾建偉等10名自然人。王全、歐陽旭頻這兩位貝特利的創始人才開始浮出水面。
本次IPO前,王全、歐陽旭頻分別持有貝特利37.26%、24.54%的股份,為公司前兩大股東,二人合計控制了貝特利61.8%的股份。曾建偉持股4.48%,為第三大股東。此外,紫金港二號等13家投資機構一共持有貝特利23.62%的股份。
據《招股書》介紹,與王全一樣,曾建偉也畢業于浙江大學。同時,浙江大學深圳校友設立的紫金港資本,通過紫金港二號等5家公司,總共持有了貝特利7.65%的股份。貝特利若能上市,王全將帶領眾多浙大校友共享這場資本盛宴。
銀粉面臨技術迭代壓力
《招股書》顯示,貝特利是一家主營電子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的企業,產品涵蓋導電材料、有機硅材料和涂層材料三大板塊。公司客戶包括上海銀漿、帝科股份()等光伏企業,華為、小米等消費電子品牌,回天新材()等有機硅企業,木林森()、兆馳股份()等LED公司,魚躍醫療()等醫療公司,并進入了理想、比亞迪等車企的供應鏈體系。
營收構成顯示,貝特利的產品主要分為導電材料、有機硅材料、涂層材料三大類。2022年至2024年(下稱報告期內),貝特利的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
報告期內,導電材料的營收占比從27%提升至76%。導電材料分為銀粉、導電漿料、HJT漿料。其中,銀粉營收占比從10%升至67%。同期,包括鉑金催化劑、特種硅橡膠、LED封裝膠等有機硅材料和涂層材料的營收占比都在下降。
貝特利表示,受到光伏電池技術更迭紅利的影響,上海銀漿、帝科股份等光伏企業加大采購,公司業績實現翻番。報告期內,貝特利的營收從6.22億元增至25.18億元。其中,銀粉的收入從6000萬元猛增至16.82億元。
2024年,貝特利的銀粉主要賣給了上海銀漿、帝科股份、賀利氏光伏,對這三家公司的銷售金額合計超過15億元,營收占比也超過62%。不過,雖然銀粉的收入大幅提升,但銀粉的毛利率偏低,主要與商業模式有關。
據《招股書》介紹,貝特利的銀粉售價以白銀當日的市場價格為基礎,再加上每公斤加工費與客戶協商定價。簡單來說,就是賺取來料加工的費用。2024年,貝特利的銀粉收入達16.82億元,毛利卻只有3060萬元,毛利率僅1.8%。
另一方面,目前光伏電池行業已在探索少銀、去銀技術,這或將導致貝特利的銀粉可能面臨下游技術迭代的壓力。為了未雨綢繆,貝特利也開始布局銀粉下游導電漿料的業務。報告期內,導電漿料的營收從1.09億元增至1.94億元。
現金流吃緊募資補流
募資用途顯示,本次IPO,貝特利擬募資7.93億元,其中5.1億元用于擴大經營規模、1.83億元用于無錫研發及營銷中心建設、1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公司掙的大多是紙面富貴,或是貝特利募資補流的重要原因。
報告期內,貝特利的凈利潤分別為1653萬元、8563萬元、9750萬元,但經營現金流凈額卻分別為2551萬元、-3751萬元、-1.64億元,三年經營現金凈流出為1.76億元。造成這樣的原因,與應收賬款高企、供應商集中有關。
財報顯示,貝特利的應收賬款從1.48億元增至2.8億元,同時應收票據也從3625萬元增至1.34億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為2.92億元,信用期內的應收賬款占比為83%。貝特利認為,應收賬款總體質量較好,賬齡結構穩定。
另一方面,貝特利的供應商集中,導致采購端占用大量資料。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貴金屬原材料供應商采購額占比分別為93%、100%、98%,其中向單一客戶的采購占比分別為38%、59%、51%。
可以看到,采購方占用資金,銷售端部分資金又暫時不能回收,導致貝特利的經營現金流凈額連續兩年為負。此外,貝特利的賬上資金也不多。
報告期內,貝特利的貨幣資金分別為4612萬元、1.7億元、1.07億元。其中,2023年大幅增加,是為滿足經營需要取得銀行貸款。截至2024年末,貝特利的短期借款達2.53億元。貝特利表示,公司資金需求壓力較大,募資補流具有必要性。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