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
在戈壁的茫茫夜色中,一條噴火的巨龍劃破夜空,奔向太空。
2025年10月31日23時44分43秒,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發射,將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送入太空。執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張陸、武飛、張洪章3名航天員分別為航天駕駛員、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涵蓋了我國現役3種航天員類型。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又繪就了濃墨重彩的新篇章,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此次發射任務的背后,也凝聚著四川航天人的智慧與汗水。
![]()
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直播截圖。
航天火工助力神舟飛天
“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一級火箭分離、整流罩分離……”這些關鍵動作的完成,離不開四川航天川南火工公司所生產的配套火工品。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此次發射任務中,公司承擔了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上點火器、起爆器、爆炸螺栓、火藥裝藥、點火藥盒、固體小火箭和非電傳爆類產品等30余種、300余發火工品的研制生產工作。
據介紹,在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發射任務過程中,公司配套火工品占全箭火工品的97%,主要起到發動機點火、助推器分離、級間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逃逸分離等作用;在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過程中,公司配套火工品占全船火工品的80%,主要起到返回艙與軌道艙的分離、回收著落各時序動作點火等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以往載人發射配套的火工品,此次運載火箭整流罩分離所用爆炸螺栓首次實現非電起爆,該項技術的升級將產品工作同步性提升至毫秒級,同時具備優異的高濕高鹽環境適應能力,顯著提高了火工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搭建天地“生命線”
神舟二十一號出征背后,從地面到天上,不管是搭建起連接天地的“生命線”、為運載火箭裝上“火眼金睛”、實現發射任務準確的“時間基準”,還是助力“太空快遞”送達空間站的貨運保障分系統、爆炸螺栓和分離螺母等配套產品,都能看到四川智造、成都智造的身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簡稱“中電十所”)相關負責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十所牽頭研制的陸海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構建了新一代綜合化測控體系,包括部署于北京、喀什、酒泉等地的多個地面統一測控系統,遠望系列測量船的船載統一測控系統,以及“天鏈”系列中繼衛星系統地面終端站及測距轉發站等,負責對航天器進行軌道測量、遙測遙控和數據傳輸,是航天器升空后與地面的唯一聯系,就像放風箏的風箏線,因此也被大家稱為航天器的“生命線”。
其中,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應用了“基帶池”技術。基帶池秉承“硬件平臺通用,軟件定義功能,任務動態部署,系統開放演進”的設計理念,構建一個共享、通用的大規模信號信息處理平臺,可同時運行多種測控、數傳工作體制,兼容不同信號模式、頻點及目標,并且實現云架構管控,可根據任務占用情況和設備健康狀況,自動按需分配處理資源,具備自動化運行能力。
此外,新一代天基測控通信系統在健康管理系統的輔助下,利用故障樹、專家系統和大數據技術,將“發病——治病”模式轉化為“實時全身體檢,預測疾病于未然”模式,極大提高了系統可靠性。
火箭“眼睛” 確保發射萬無一失
在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上,發射、升空階段,如何保證運載火箭飛行正常?答案來自外測安全分系統脈沖相參應答機,它是運載火箭“眼睛”。
“十所研制的脈沖相參應答機具有穩定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低、體積小、重量輕等諸多優點,與地面系統協同完成火箭飛行的測速、定位,對運載火箭全程實時航跡測量,并判斷飛行是否正常,直到箭船分離,提供精準的外測數據,承擔著運載火箭“眼睛”的功能。”十所工作人員解釋道。
此外,十所還為運載火箭系統提供有超小型高精度多測速應答機,以及保障航天員安全的逃逸指令接收機等關鍵設備,全力保障發射任務成功。
發射倒計時總是讓火箭發射的觀禮者心潮澎湃,如何保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答案來自部署在發射中心、航天飛控中心、中繼衛星控管中心、衛星測控中心及各測控站、測量船上的“成都造”T0控制臺和時統設備。
T0控制臺是發射中心控制發射點火T0時刻的關鍵設備,可用于獲取火箭起飛觸點信號,向發控中心、指揮中心以及測控系統提供發射的倒計時、反饋運載火箭的點火時刻和起飛時刻。時統系統則是發揮了“對表”的作用,以3000年不差1秒的精度,為分散在各地的用戶設備進行“精準同步”,提供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