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家媒體報道,受到安世半導體供應中斷的影響,包括本田、日產在內的多家日本車企的汽車生產運作正在面臨挑戰。其中,本田已調整北美地區、墨西哥地區多家工廠的汽車生產計劃。
墨西哥地區方面,當地時間10月28日,本田位于墨西哥中部塞拉亞的汽車工廠已經停產,尚未有明確恢復生產的時間,也未明確受到影響的汽車數量。該汽車工廠主要生產本田HR-V車型,年產量約為20萬輛。據了解,該汽車工廠不僅面向墨西哥本地市場,而且是本田出口美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窗口。
北美地區方面,本周,本田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阿里斯頓的汽車裝配廠已因缺芯影響減產。該工廠工會主席維托·貝亞托(Vito Beato)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自本月27日起,工廠已減產一半,并計劃自本月30日起停產一周,接下來一周再恢復一半產能。目前,該工廠員工已被通知臨時停工。
數據顯示,北美地區一直是本田汽車頗為重要的銷售市場。2023財年,本田在北美地區的銷量超過160萬輛,同比增長36.2%,是當年本田汽車全球銷量最高的市場。2024財年,本田在北美地區的銷量同樣超過160萬輛,占當年本田全球總銷量的40%。
針對多個地區工廠臨時停產的情況,本田方面回應稱,某些業務供應的零部件中使用了安世半導體,公司正在盡一切可能將芯片短缺的影響降至最低,且正在重新評估供應鏈狀況,包括通過戰略性調整謹慎管理現有組件庫存,也不排除尋找替代組件,但是技術驗證的時間較長,可能會延遲更換。
日產汽車方面,在昨日開幕的2025日本移動出行展上,日產首席績效官兼AMIEO區管理委員會主席Guillaume Cartier表示,日產的芯片供應庫存能夠維持到11月的第一周。他認為,芯片供應短缺是個大問題。
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曾在本月23日發布警示公告稱,日本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已經收到通知,安世半導體可能無法保證芯片交付,這可能對全球汽車生產造成嚴重影響。
安世半導體紛爭已經沖擊到了全球汽車產業鏈。除日本外,此前10月16日,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也預警稱,若圍繞安世半導體的貿易及知識產權糾紛未能迅速解決,歐洲車企的生產可能面臨中斷。此外,美國汽車行業組織美國汽車創新聯盟也表達了類似擔憂。
此前,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強行凍結安世半導體全球30個主體的運營,且暫停了安世半導體原CEO張學政的相關職務。
10月23日,安世半導體(中國)官微發布聲明,針對荷蘭總部單方面免去張秋明全球銷售與市場副總裁職務一事,明確指出該決定在中國境內無法律效力,并同時強調,安世中國業務運營正常,所有業務、生產及合作均在法律框架下有序進行,不受外部單方面決定影響。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