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0月30日電 (魏薇)“貝克資本不僅關注AI技術的創新方向,更注重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度。”29日,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執行理事長、貝克資本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克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期間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分享了他在投資布局、風險控制、項目篩選等方面的實踐思路。
“AI行業整體尚未進入泡沫階段”
張克介紹,在2023年,貝克資本察覺到競爭邏輯的轉變——無論是企業間角逐,還是國家間博弈,都從傳統的規模競爭,轉向效率、知識及調動知識效率的競爭。而支撐競爭的關鍵,正是數據、單模態與多模態技術等前沿領域。
基于這一判斷,貝克資本在2024年已啟動相關布局。不過,張克強調,作為一家成熟的投資公司,既要保證有“追風”的地方,也要保證穩定的投資結構。“我們不會復刻二十世紀末追逐互聯網泡沫的模式,而是會比較穩定地逐步增加投入,規避缺乏流動性、透明性與有效監管的高風險領域,對市場泡沫始終保持警覺。”
對于當前熱度比較高的AI(人工智能)賽道,張克認為,AI行業整體尚未進入泡沫階段,但個別企業估值偏高,需要警惕局部風險。具體到貝克資本的投資實踐中,張克表示,貝克資本不僅關注AI技術的創新方向,如開源與閉源的競爭、多模態技術的突破,更注重技術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度。
張克表示,貝克資本投資AI企業的核心標準,是看其是否能解決實際問題、改變行業環節、提升生產效率。貝克資本2024年初已投資工業物流領域的無人化項目,正是因為這類項目能直接落地產業、提升效率。
“聯審聯投”可降低投資風險
據了解,貝克資本的投資主要聚焦硬科技與新能源領域。面對資本涌入硬科技領域,張克認為,避免短期逐利的關鍵,在于尊重企業的“合理成長周期”。
“資本尤其是純市場性的資本,它具有逐利性,我認為是正常的。但做投資也要給企業成長時間。比如一些硬科技項目需要三到五年培育,如果強求一到兩年就要收回投資并盈利退出,就可能會失敗。”張克說。但同時他也強調,“耐心資本”并非無限地使用延長時間,而是給予項目應有的成長周期。“該5年完成的,不能壓縮到2年,但也不能拖延到10年。 ”
在談到私募基金行業如何平衡服務國家戰略與追求商業回報,張克提出,一是科技創新需要股權投資基金的支撐,商業銀行因風險策略限制難以深度參與,私募行業需主動承擔責任;二是當股權投資面臨募資難、退出難、流動性差的困境,希望國家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
此外,張克強調“投資風險無法歸零”,但貝克資本通過倡導和踐行“跨機構聯審聯投”模式系統性地降低風險:“聯審”是聯合多家PE機構一起審核項目,集中各自經驗規避盲區;“聯投”則可以給予被投企業更多資源賦能和幫助被投企業。
“我們曾經有一個項目,5家公司都感興趣,最后我們5家機構簽訂了聯投合同,既提升了盡調效率,又減少了單一機構踩雷的可能。”張克說。
在項目篩選上,張克稱,貝克資本會做行研、司研、投研。首先做行研(行業研究),分析判斷該賽道的成長性、寬度和上下游,分析企業的毛利率、凈利率、行業玩家數量與集中度,看該賽道是紅海還是藍海。對紅海賽道原則上就暫不考慮了。第二步司研(公司研究),對藍海賽道的為數不多的企業進一步分析各自的核心優勢,“最終我們只關注藍海賽道中能排到前三的企業,頭部企業更容易在長期競爭中跑出來”。第三步是投研(投資研究),即交易模式、估值、風控、投資收益預期、特別權利、壓力測試等。
面對激烈競爭,張克帶領貝克資本推動投后企業出海,拓展增長空間。他強調,企業出海是“帶著中國根走向全球”,核心是依托“好產品、好技術”打開國際市場。近期,貝克資本已帶領儲能企業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歐洲拿下訂單,“好產品的市場需求客觀存在,出海是企業尋找新機會的重要路徑。”
公開資料顯示,貝克資本成立于2019年,創始人張克擁有33年國內外金融投資從業經驗。該機構主要投資聚焦硬科技、新能源與健康三大方向,主要投資具有突破性技術和創新產品、具備獨角獸潛力的科技企業。此外,貝克資本也致力于投資具備優秀產品與技術,但國際化能力尚待提升的中國公司,并通過投后服務助其開拓海外市場。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weiw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 李中元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