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奧迪基于保時捷聯合研發的PPE高端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國產車型,奧迪Q6L e-tron自上市起就因“中國優先”的策略和華為乾崑智駕的加持備受關注。此次我們通過40公里涵蓋城市道路、快速路的綜合試駕,從基礎駕駛、行駛質感、輔助駕駛三個維度,全面解析這款豪華純電SUV的實際表現。
![]()
Q6L e-tron是基于奧迪與保時捷共同研發的PPE豪華純電平臺打造的首款重磅車型。自2022年起,奧迪在長春投資超300億元建設新工廠,目標是將原汁原味的德國制造標準應用于中國的本土生產。
外觀方面,前臉造型針對中國消費者審美重新設計,更顯運動與精致。新車采用分體式大燈,日行燈具有8種不同造型的數字簽名,并可以在車機系統內進行自主選擇。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底部兩側的激光雷達了,硬件的冗余為這臺車的智駕表現提供了保障。
![]()
車身側面比例協調,采用長軸短懸的設計,配備全新的半隱藏式門把手。相比海外版,國產車型車長增加113毫米至4884毫米,軸距加長105毫米至 2995毫米,達到中型SUV標準。
![]()
尾部造型整體比較圓潤動感,配備新一代數字OLED尾燈,尾燈具有6個發光面板,可以實現帶有動畫的點亮效果,展現泊車,領航,緊急停車提醒等功能,尾標同樣可以自發光點亮。
![]()
內飾方面,全車25處氛圍燈營造出豪華感。搭配88英寸AR-HUD、11.9英寸OLED奧迪虛擬座艙、14.5英寸OLED MMI中控屏、10.9英寸的副駕娛樂屏,共計四塊屏幕,可與手機實現五屏聯動,將科技感直接拉滿。稍有遺憾的是底層的飾板采用了硬塑料材質,視覺及觸覺上略顯平庸。
全系標配可開啟全景天窗,并配備物理遮陽簾。座椅的包裹性很強,填充柔軟扎實,相比于海外版,前排海綿厚度增加18mm,后排坐墊加長16mm,并且后排座椅角度增加2°。全車配備20個揚聲器的丹麥著名音響品牌Bang & Olufsen,提供主副駕4揚聲器頭枕音響,并結合奧迪VNC實時降噪。
![]()
輔助駕駛方面,搭載華為乾崑輔助駕駛系統,具備無圖L2級駕駛輔助能力,支持城區和高速的輔助駕駛。全車共搭載帶加熱和清洗功能的2個激光雷達、13個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
動力方面,新車采用800V架構平臺,后置后驅單電機,最大功率205千瓦,最大扭矩460牛·米,0-100km/h加速6.3秒,搭載寧德時代107度三元鋰電池,CLTC工況續航里程765km,最高支持270kW的高功率快充,SOC 10%-80%充電20分鐘。底盤方面,新車配備前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同時采用FSD頻率選擇減震器,可持續性自適應調整。
![]()
日常的駕駛體驗整體上是非常成熟穩健的表現,踏板反饋很舒服,一絲絲的延遲不會顯得很急躁,但有保證了足夠的反應速度。深踩之后加速過程穩中有升,有一些推背感。官方6秒的零百加速應該是“謙虛”了,實測下來應該更快一些。
車輛標定了幾種不同的駕駛模式,體感區別不是很明顯,會在前段稍顯激進或慵懶,對于不同路況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
動能回收分為0、1、2和B擋(單踏板模式),0擋即關閉回收,車輛松開加速踏板后溜車的感覺與燃油車無異。1擋提供較弱的回收減速效果,個人認為更適合環路車流量不大的時候,面對并線或彎道時適當減速通過。2擋的減速效果會更充分,且松開加速踏板就會立刻觸發,在車流量較大的情況很適用。B擋的減速效果會比較猛,80邁的時候大概4秒左右就可以停住,并自動駐車,不過松開踏板后減速效果會有一點點延遲,加之制動力較大,熟練操作需要過程。
![]()
底盤的質感得益于平臺的優勢可以說大放異彩,前后五連桿的配置在復雜的路面上能夠很柔和的將震動起伏傳遞到車內,沒有多余的彈跳,在通過減速帶等比較大的坑洼時,車身姿態依舊穩定。
側向支撐力度足夠,畢竟車重擺在那,重心的轉移不拖沓,上手操控起來覺得還算靈活。NVH表現令人滿意,尤其是在大車重及大寬胎的情況下,胎噪不會有很強的存在感。
智駕方面,與華為的深度定制配合數量大功能強的硬件,的確讓人信心倍增。無論是高速還是中低速并線都能精準捕捉前后車運動趨勢,決策與動作都很果斷,基本都是一把到位。
![]()
與前車距離保持合理,不同速度區間都能留出足夠的操作空間。加減速平穩,預判能力出眾,試駕15km的路段沒有出現“甩鍋”的情況。
在大曲率彎道中,車輛能夠始終保持在車道中部行駛,沒有出現左右不定或頻繁調整的窘迫,雖然速度會比人工駕駛時稍慢一些,但也不會顯得很肉,接近限速上線。
![]()
試駕途中出現了兩個小插曲,都是跟碰撞緊急制動有關。第一個是人工駕駛時向右欲拐進輔路,車速10邁左右往前溜車,準備讓過右后方來車后加速并入,但車輛識別后方快速來車后觸發了碰撞預警采取了緊急制動,車子瞬間剎停。
第二個是在停車場使用倒車循跡功能,長度大概有七八十米,前段行駛順暢,方向微調保持與兩側的安全距離,走到一半多車輛突然緊急制動,下車查看后發現是右后方側方停車的車輛有些靠外。感覺對于前后碰撞預警及干預的動作有著過于敏感,能理解是為了安全考慮,不過這種非緊急情況的緊急制動同樣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