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2025年10月27日,第十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2025)正式公布了各類獎項的獲獎名單。本次獲獎者中既有已享譽國際的頂尖學者,也有在前沿問題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數學家,充分展現出華人數學家的卓越實力與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
華人學者受到全球學界關注
本屆ICCM獎項競爭激烈,獲獎者均在各自研究領域做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卓越貢獻。ICCM數學獎金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王虹,于2025年9月起擔任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數學學科終身教授,近年來因在掛谷猜想等經典難題上的突破性工作受到全球學界關注;ICCM數學獎金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鄧煜與合作者成功解決“狹義希爾伯特第六問題”這一困擾學界多年的物理公理化難題;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袁新意同獲金獎,他的研究集中于數論。
銀獎得主新加坡國立大學鮑渙辰、香港中文大學金邦梯、武漢大學王克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徐宙利、清華大學朱藝航五位學者,也分別在代數拓撲、解析數論等方向上取得突出成績,代表著新一代華人數學家杰出的研究實力。
陳省身獎得主、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翟敬立教授,是算術幾何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復旦大學傅吉祥教授憑借在復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同獲殊榮。
首屆華羅庚獎由美國布朗大學舒其望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羅智泉教授獲得。舒其望教授在計算流體力學中發展的ENO/WENO格式已成為該領域標準工具,學術影響力深遠;羅智泉教授則在優化理論與通信網絡應用方面成果顯著。
首度頒發的林家翹獎授予北京大學鄂維南教授,以表彰他在應用計算與大數據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Wilfried Schmid國際合作獎由菲爾茲獎得主、清華大學考切爾·比爾卡爾獲得,John Coates國際合作獎則授予菲爾茲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安德烈·奧昆科夫;ICCM數學貢獻獎則授予香港中文大學辛周平教授,肯定其終身對數學科學的奉獻與推動。
大會還公布了最佳論文獎獲獎名單,共評選來自數論、應用數學與統計、代數、幾何與拓撲、分析等多個數學領域的35篇優秀論文。多位華人數學家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獲得表彰。
權威評審保障公信力
ICCM獎項評審委員會匯集來自世界各地、備受贊譽的數學界頂尖學者,以保障獎項的學術權威與國際公信力。
ICCM數學獎評審成員包括菲爾茲獎得主、京都大學森重文,菲爾茲獎得主、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西蒙·唐納森,波恩大學米歇爾·拉坡坡特,斯坦福大學齊普里安·馬諾萊斯庫,蒂賓根大學格哈德·惠斯肯等國際知名學者。委員會嚴格遵循國際通行的學術標準與評審機制,確保評選過程公正透明、獲獎成果兼具價值含金量與學術代表性。
自創立以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已成為連接全球華人數學家的核心學術交流平臺。隨著大會永久落戶上海,其學術輻射力與影響力也將通過上海的國際化資源得到持續提升。通過不斷完善獎項體系、豐富評價機制,ICCM不僅系統性地識別與激勵數學各領域的杰出人才,也構建起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生態,積極推動中國數學研究的國際化進程,為全球數學發展注入重要動力。
原標題:《展現華人數學家全球影響力,2025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獎項揭曉》
本文作者:解放日報 黃海華
題圖黃海華 攝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