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位國際頂尖數學家看來,青年學子如何才能學好數學?今天下午,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名譽講席教授孫理察(Richard Schoen)亮相上海臨港中心,在參加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接受了記者采訪。
孫理察的獲獎原因,是在幾何分析與微分幾何領域作出了開創性工作。他通過革命性的定理解決了世界難題,創造了重新定義幾何分析框架的數學工具,并以其教學洞見與開創性方法激勵了幾代幾何學家。
據介紹,微分幾何是廣義相對論描述宇宙的一種數學語言。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核心結論是:力的本質是時空彎曲。質量和能量的存在,會使原本平坦的時空發生“凹陷”,物體沿彎曲時空中的“最短路徑”運動,就是人類所觀測到的引力效應。要用數學語言描述這一物理圖景,傳統的歐幾里得幾何(研究平坦空間)完全失效,必須使用黎曼幾何等微分幾何理論。
![]()
孫理察(右一)與另兩位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得主接受記者采訪。
正是在這一數學與物理交叉領域,孫理察作出了開創性工作。“我的一條研究主線,是采用此前不屬于這個領域的偏微分方程方法,解決了廣義相對論和黎曼幾何的一些問題。”他告訴記者。
之所以取得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得益于這位美國數學家廣博的數學和物理知識。“我給年輕人一個建議:如果對數學感興趣,就要盡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識背景。”孫理察說,“我認為,數學家應當了解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我們的世界,取得更多科學發現。”在他看來,拓展自己的知識背景要趁早行動,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他給年輕人的第二個建議是:在大學里不要害羞,要主動向教授請教問題,包括做作業時遇到的難題和學習時產生的各種疑問。“主動提問是一個很棒的習慣,我經常鼓勵我的學生要這么做,提問會促使你更深入地思考問題。”
與主動提問相關聯的第三個建議,是積極交流合作。孫理察介紹,如今大多數數學論文不是單人完成的,而是規模較小的合作團隊取得的成果。“在我的科研生涯中,與其他數學家的交流合作至關重要。一個數學家在思考問題時,可能會犯一些基礎性錯誤,如果不與同行交流,可能很長時間都不會意識到這個錯誤。多與同行交流,還能讓我了解到自己研究的問題能否引起很多數學家的關注,及時調整研究方向。”
![]()
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新聞發布會上,丘成桐連線介紹他與孫理察的合作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孫理察與著名華人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有長達15年的合作歷史。前者在攻讀博士學位時見到了丘成桐,成為丘成桐和萊昂·西蒙聯合培養的博士生。雖然是師生關系,但年齡相仿的丘成桐和孫理察就像兄弟一樣親密。那時,他們幾乎每天都去一家中餐館吃飯,有時候晚上一起去游泳,隨時隨地討論數學。
有一次,丘成桐請孫理察到他家吃飯,由丘成桐的母親下廚。飯后,他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校園里邊走邊討論數學問題,忽然間兩人有了靈感,想到一個證明“正質量猜想”的新方法。
“我和孫理察常常因為覺得某個問題很有趣,就想辦法去解決它,完全是興趣驅動。我們合作的這15年,是我這輩子學問發展最重要的階段。”丘成桐的這番話,道出了科研人員交流合作的重要價值。
原標題:《頂科協獎得主孫理察給年輕人三個建議,這位美國數學家和丘成桐是“兄弟”》
欄目主編:黃海華
作者:解放日報 俞陶然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