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胡金華 上海攝影報道
2022年,全球區塊鏈技術邁入WEB3.0時代,經過三年多的發展,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兩地走出了各自的賽道,而WEB3.0對于建立更完善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也越來越明顯。
10月23日,以“WEB3.無界”為主題的萬向區塊鏈全球峰會在上海舉行,在全球資產代幣化(WEB3.0)浪潮之下,中國香港正在沖刺全球虛擬資產交易中心,近年來從政策監管到先行先試,香港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都在全球獨樹一幟;新加坡同樣作為區域金融創新中心,聚集了全球最具活力的科創機構和人才,新加坡政府對于區塊鏈技術創新和投資也抱著積極的態度;此外,上海也在加緊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前幾天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了新的BLOOM計劃,把新加坡在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所需的基礎設施完全建立起來,其中金融機構所得的經驗轉化成可推向市場的商業解決方案,現在是一個應用時期的爆發期;香港在空白的基礎上快速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監管框架,而且是符合中國內地風控標準,將來香港肯定是非常繁榮的全球虛擬資產交易和融資中心,新加坡背靠BLOOM項目做底層的支付和結算基礎設施;上海是內地金融中心,也在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中國國內尤其是上海也在做Web.30支付和結算的基礎設施。”新加坡社科大學教授李國權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新加坡、香港發展之路
區塊鏈技術從最初1.0場景比特幣交易到2.0時代搭建信任基礎場景,再到邁向3.0時代萬物皆可上鏈形成代幣化資產,已經勢不可擋。
“所謂的WEB3.0,通俗地講就是任何資產有形的無形的都可以上鏈代幣化,在海外,大家最為熟悉的是金融資產代幣化,還有商品代幣化等等。而建立可信任的交易機制,就需要搭建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香港、新加坡以及全球其他地區,Solana作為規模化的區塊鏈網絡,性能已接近傳統金融基礎設施水平。生態層面,Solana生態在2024年實現了顯著增長,成功吸引了7500名新開發者加入,應用數量突破2100個,在開發者增長率和應用收入等關鍵指標上均位居行業前列。”談到WEB3.0場景,本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參會機構之一的Solana Foundation總裁Lily Liu在主旨演講中表示。
在萬向區塊鏈董事長肖風看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問世之后從0到1創造出了比特幣、以太坊這類數字原生東西,這些數字原生東西運行到今天已經15年,可以將其視作一場巨大的社會工程實驗,這場實驗證明了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數字錢包、智能合約都是有價值的。
“現在傳統金融開始慢慢接受這樣一場實驗所帶來的成果,把整個金融市場體系搬到鏈上,搬到一個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上來,使得交易環節更少、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我們知道J.P.Morgan擁有自己的JP Coin,已經在全球建立了8個核心節點。假設你在J.P.Morgan體系內進行跨境匯款,比如從紐約匯款到香港,通過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經由SWIFT及代理行、受理行,最終的到賬時間可能是一天以上;如果從非洲匯款甚至超過一周,還需要支付3%的費用。而在紐約的J.P.Morgan發起一筆匯款匯到香港J.P.Morgan的賬戶,只需要2分鐘,因為發起匯款時就變成了代幣,等錢到了香港再轉換為美元法幣,這就是新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也是WEB3.0時代最顯著的金融場景。”肖風表示。
據了解,以J.P.Morgan為代表的全球金融巨頭推出存款代幣化,無論是中國香港、新加坡,還是歐美的大型金融巨頭都在走WEB3之路,2024年,匯豐銀行在香港推出了存款代幣化的試點,香港金管局還專門設立了銀行存款代幣化的監管沙箱;此外,BlackRock、Fidelity、Franklin Templeton等機構已陸續將旗下不同類型的基金,諸如貨幣市場基金、美元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等進行代幣化。
“當資產端代幣化達到一定規模之后,一個基于新型金融基礎設施的鏈上金融市場體系就基本完成了。在未來3—5年,我們很可能會看到一個鏈上金融市場體系逐步形成并實現閉環,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傳統金融基礎設施。”肖風指出。
李國權表示,新加坡和很多國家一樣,實現了多種形式的結算資產,一致性地降低了跨境的合規成本,用人工智能減輕所有工作的負擔,更有利于進行轉賬來優化成本,解決所有中小微企業全球普惠金融的問題。
“新加坡把所有Web2和Web3公司都邀請了一起參加建設基礎設施,新加坡想要制定并且成為一個超級節點,包括了代幣化的貨幣、穩定幣、智能合約等,把他們一起做一個生產關系的增加,使得更加有效率,要成為全球價值互聯網不可缺的可信路由器和交換機。BLOOM項目解決萬億級別的跨境批發結算,建立一套標準、流程和基礎設施,為中小型企業可以圍繞這些基礎設施提供增值服務,找到自己的生態位,而不是在底層無序競爭、無序內卷。從WEB3.0發展來看,新加坡未來在資產代幣化道路上像是后臺,香港則負責資產的定價和交易,兩者都不可缺一,底層技術的價格、交易量等等,將由香港來決定,新加坡只注重基礎設施。”李國權表示。
未來應用場景在哪?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當資產代幣化以不可阻擋之勢出現時,國內的各類機構如何應對、如何參與成為關鍵。
“我國的金融資產以人民幣計價超過300萬億元,其中也有一部分進行跨境交易,盡管這部分占比很小。最大化降低跨境交易成本是金融機構首要考慮的問題,但在此之前先要解決金融基礎搭建和信任機制問題,從目前來看,這兩項工作新加坡和中國香港都在齊頭并進,國內一些互聯網巨頭也在試水發行代幣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大規模的場景應用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最終新的金融基礎設施會取代傳統金融交易體系。”一位參會的區塊鏈機構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硬件的去中心化對中國的制造業非常重要,所以中國制造業現在是大展拳腳的時候,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是中國制造業的新生賽道,從硬件到軟件,包括再生金融、公共產品融資,包括真實或者物理世界的資產,必須在完全合規的框架下進行。它能為懷有使命感的頂尖人才提供一個可以安心建設并感到自豪的地方,我覺得這個地方就是上海。”李國權表示。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曹建農則指出,DePIN正從垂直領域應用向跨資源協同方向演進,構建通用架構以實現算力、存儲、能源等異構資源的統一調度與價值流轉,并以該校研發的Polylink項目為例,展示了通過區塊鏈技術整合50余個GPU和100多個模型的實踐成果。
“通過標準化協議推動多領域資源的互聯互通,將為去中心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創新技術路徑,連接更多現實世界資產,構建真正可擴展的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絡。”曹建農建議。
圓幣科技行政總裁劉宇透露,全球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穩定幣監管框架,行業正迎來三大關鍵趨勢:傳統金融與加密原生機構加速融合、應用場景轉向電商、貿易等多元領域拓展,以及階段性生態聯盟化發展。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