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東時間10月22日美股盤后,特斯拉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錄得總營收280.95億美元,明顯高于分析師預期的264億美元;營運利潤16.24億美元,也略高于分析師預測15.8億美元;Non-Gaap下EPS錄得0.5美元,略低于分析師預測0.55美元。


圖:特斯拉財報匯總(后文無特殊說明,單位均為億美元),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整理
關于特斯拉的財報,我們一般分為多個部分來理解:自2024年Q2起,特斯拉的市場估值與財報銷售表現發生了背離,市場給予特斯拉的估值,一方面基于當期“造車”“儲能”業務的既有表現,一方面基于Robotaxi業務進度的估值,還有一方面給予遠期的Optimus估值。
當然,這其中絕大多數業務,都包含在特斯拉每季度財報的愿景圖中。但我們認為特斯拉,市場對不同業務的認知看法是不同的,比如儲能業務、造車業務投資者更關心持續性,具體的毛利表現,而Optimus、Robotaxi投資者更關注早期的發展布局和技術落地情況。
因此,我們借用了gartner曲線來大致闡釋特斯拉的業務布局和發展階段,不完全準確,但簡要幫大家理解下其核心業務(見下圖):

圖:特斯拉產品線與gartner曲線結合,錦緞研究院
我們以此為核心,來深入探討下這些業務方面Tesla三季度的表現,先來基本結論:
1.即有業務方面(造車與能源),三季度特斯拉表現不俗,其中造車業務受7500美元補貼滑坡的影響,需求一次性釋放,創單季度新高,但不具備持續性。儲能業務裝機量和營收也創新高,毛利維持在相對高位,雖然營收占比相對較小,但相比造車業務而言,發展形勢要相對樂觀。
2.FSD推廣進展層面,歐洲和中國市場沒有新的進展,整體的滲透率12%也不算高,業務壓力不小。
3.Robotaxi和Optimus機器人,進度再一次被推遲,Robotaxi推廣區域和推廣速度放緩,Optimus再次跳票,預計明年春天V3原型機才能展示。
四季度的特斯拉注定內憂外困,可能面臨補貼退坡和關稅導致的營收和利潤雙殺,馬斯克的薪酬方案也懸而未決,原本抬高預期的Optimus跳票后,對于特斯拉而言,將面對一個漫長的冬季。
個中邏輯,如下所述。
01
造車:補貼退坡銷量脈沖式增長,但不具備持續性

如果僅從財報的紙面數據來看三季度特斯拉造車業務,那堪稱是近三年來最為優異的單季度表現。汽車業務整體營收錄得212.05億美元,扭轉了連續三個季度負增長的頹勢。
同時,三季度廉價版特斯拉還未上市,改款特斯拉juniper和中國特供的特斯拉L都是相對高毛利的產品,同時特斯拉提高了Model Y租賃價格。
因此盡管三季度交付量創新高,但并不是以價換量,造車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和單車均價并沒有明顯的變化,根據純銷售額推算,三季度特斯拉單車均價維持在了4.1萬美元。


而集中交付消化了部分庫存,三季度特斯拉整體的交付量超生產量大約4.5萬臺,整體的周轉水平得到了明顯改善。

眾所周知的是,“9.30”是美國購買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取消的大限,因此特斯拉供給和需求側在三季度末經歷了一波脈沖式的增長。早在10月初特斯拉披露的近49萬超預期交付量已經被市場消化,并且政策性集中交付不可持續。
因此整體而言,特斯拉造車業務并沒有真正的“超預期”表現。
02
能源:儲能業務是最大亮點,裝機量再創新高
儲能業務算是三季度特斯拉為數不多預期外的亮點,三季度營收錄得34.15億美元,創單季度新高,同比增長44%。
其中,已發布產品Megapack3.0和Powerwall的表現都不錯。Powerwall產品的部署裝機連續第六個季度創單季最高紀錄,并且業績會中管理層透露Megapack4.0將于明年推出,可能會再次拉動市場需求。

圖:特斯拉儲能業務裝機量發展趨勢,特斯拉財報

儲能業務在持續擴張的同時,三季度維持住了較高的利潤水平,單季度毛利率達到了31.4%,較二季度提高了110bp,較去年同期提升了90bp。
同時受益于儲能和造車業務的營收增速,三季度服務業務的收入和利潤水平也達到了相對高位,毛利水平也得到了修復。

營收細分中,來自監管信貸積分的收入進一步下降。三季度錄得收入4.2億美元,創兩年來單季新低,較二季度減少5%,環比連降五個季度。
03
自動駕駛:FSD滲透率承壓,Robotaxi主動降低了擴張速度
刨除利潤率因素后,盤后下跌的原因之一,我們認為可能是財報中關于FSD推廣進度的表述不及預期。
特斯拉目前付費FSD客戶約占現有車隊的12%,并且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FSD的監管問題依然存在,并沒有提到特別明顯的進展。
FSD通常被認為是特斯拉區別于傳統制造車企的核心估值上限指引,現階段的推廣速度并不理想,即便刨除中國和歐洲市場政策性因素,北美目前汽車銷售占比也超過了50%,僅12%的滲透率仍稍顯不及預期。
此外,Robotaxi作為特斯拉目前核心的估值中樞,三季度并沒有新的進展披露。灣區和奧斯丁依然是路測的核心區域,業績會中著重提到了累計行駛路線,對于未來運營區域擴容的表述依然是正在推進中。
僅看現有地區,奧斯汀運營面積從 79 平方英里提升至 173 平方英里,車隊規模年底將達到1000臺左右,但目前規模還不足以對報表產生實質性影響。
特斯拉披露,到2025年底,將在奧斯汀的部分地區移除Robotaxi內的安全駕駛員,并將該服務擴展至8到10個城市。這與之前豪言壯志覆蓋50%美國人口的目標對比,明顯調低了預期。
04
機器人:Optimus預計明年一季度推出,量產計劃推遲至年底
三季度業績會中,特斯拉再次著重提及了Optimus的信息。
機器人顯然是馬總現如今心頭所好,除了吹一波目前Optimus性能和那雙靈巧的手外,明確提及了量產時間表:明年一季度展示 Optimus V3 量產原型機,年底前啟動年化 100 萬臺生產線。
對比二季度表述來看,Optimus同樣也降低了預期。V3原型機推出的時間表從“未來三個月”(即2025年底),推遲到了2026年初。量產計劃從2026年初,調整到了2026年底。
當然跳票是Optimus的常態,目前市場的反應還不是很大。
05
凈利潤下滑不是投資者失望的核心
除了即有業務外,目前特斯拉的估值與定價,其實主要還是聚焦在可能的新增長點FSD推廣,以及未來的Robotaxi和Optimus機器人業務上,因此我們需要結合業績會管理層的表述,來分析財報價值。
特斯拉發布財報盤后,下跌了4%,部分投資者認為是營運利潤下滑40%所致,實際上并不是。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去年三季度整車的成本(尤其是電池)下滑相對明顯,導致相對毛利飆升,基數本就高;其二是今年以來特斯拉明顯加大了運營開支,本來一二季度的營業利潤率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市場其實早已消化了利潤預期,三季度特斯拉分析師給出的營運15.8億美元的前提,是266億的營業收入,整體的營運利潤率維持在5.9%,實際營運利潤率約為5.8%,與預期差別不大。
從費率也可以看出,三季度特斯拉的研發費用和銷售管理費用分別錄得16.3及15.6億美元,均創單季度新高。但結合營收來看,整體的費率分別只有5.8%及5.6%,并不算高,并且銷售費用端還有一筆2.4億美元的重組一次性支出。


在資產開支方面,整體速度出現放緩跡象。
三季度特斯拉的資本開支錄得22.48億,如果僅從單季度來看,環比二季度下滑了約6%,同比去年三季度下滑了約36%,整體來看資本開支的增速放緩。

根據特斯拉的指引,全年的資本開支90億,那么四季度資本開支將在29億美元左右,四季度可能會出現正增速的情況。
不過對比其他AI競爭對手,特斯拉的資本開支還是相對保守,去年全年實際資本開支113億美元,今年90億有所下滑。
06
四季度注定內憂外困,特斯拉將度過一個“漫長的冬季”
最后再來看看特斯拉四季度展望,對于特斯拉而言,四季度懸著的靴子會逐步落地,主要有三個方面:
●脈沖式增長后,四季度造車業務的預期并不明朗,可能會出現需求的快速下滑,為此特斯拉推出了廉價版的Model系列產品,但目前來看市場反響并不算強,上市后如果不及預期,可能會疊加補貼退坡后對營收形成雙“殺”。
●關稅的壓力逐漸增大,根據此前業績會的披露,關稅的影響大約占汽車整體銷售利潤的5-6%(以3億美元計算,2/3影響汽車業務),業績會再次提及關稅影響加劇。以目前關稅預期來看,顯然不是三個月內就能解決的問題,預計四季度會再次影響汽車銷售業務的利潤,最終可能會導致四季度營收和利潤兩側雙重承壓。
●最關鍵的是11月初馬斯克的薪酬計劃協定情況,絕對是現如今懸在特斯拉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如果真的極端情況發生,像馬老板在社媒中表態的那樣,將AI業務放在特斯拉的表外去做,對特斯拉的打擊將會相當夸張。當然大概率還是雙方妥協,畢竟馬老板持有的股份也不算少。
總體來說,四季度對于特斯拉,是一個漫長的冬季,而撐起估值的Optimus和Robotaxi,以目前的管理層表態來看,最樂觀也只能等來年開春才有所進展。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