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dit聯合創始人Alexis Ohanian提出“如今的互聯網,大部分已經死了”,并非互聯網被關閉,而是被AI生成內容淹沒,失去真實生命力。旅行類大V Chris Broad表示“死亡互聯網理論”已成現實,人們常因虛假AI內容被誤導。網友Swarn也提到可通過特定詞匯識別AI生成內容。OpenAI創始人Sam Altman承認該理論有一定道理,指出許多Twitter賬號由大模型驅動。
“死亡互聯網理論”起源于2021年,強調真實是互聯網生命,失去真實即宣告“死亡”。生成式AI的出現讓該理論獲得更多支撐,AI生成內容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用于放大互動數據,導致真實感喪失。據Cloudflare監測,機器人流量約占整體應用流量的31%,部分地區和時段甚至超越人類訪問。Imperva報告顯示,2024年自動化流量達51%,其中“壞機器人”占比升至37%。Graphite數據顯示,2024年11月,AI生成文章數量首次超過人類撰寫文章數量。
AI生成內容泛濫還可能引發模型崩潰危機。牛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論文證實,用AI生成數據再訓練會導致模型遺忘原始人類語言分布的某些細節,最終出現模型崩潰。Google CEO Sundar Pichai認為搜索引擎會被AIGC深刻改造,AI回答與人類內容協同將成為主流交互范式。英偉達CEO黃仁勛提出AIGC將嵌入創作、工程與組織工作流。Sam Altman強調“好不好比是不是AI產出更重要”,但也要有可驗證的來源與治理工具識別AI生成內容。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認為需要科學方法和評估體系兜底。Elon Musk強調用AI檢測合成視頻與深偽。美國政府和歐盟均出臺法規監管AI生成內容。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