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收盤,市場早盤高位震蕩,創業板指領漲。板塊方面,煤炭、CPO、電池等板塊漲幅居前,有色金屬等板塊跌幅居前。ETF方面,華夏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515070)半日漲2.62%,成份股中,中際旭創(300308.SZ)漲8.31%,景嘉微(300474.SZ)漲6.4%,新易盛(300502.SZ)漲4.86%。
消息面上,10月19日,在第二十二屆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分論壇上,百度公司專利事務部總經理崔玲玲表示,我國的人工智能專利數量已經占到了全球的60%,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專利的擁有國,越來越多的創新者積極投入到了AI領域,中國的技術創新和迭代活力也在不斷增強。
此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發展報告(2025)》,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6月,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達5.15億人,較2024年12月增長2.66億人,半年增長率達106.6%,用戶普及率提升至36.5%。報告指出,超九成用戶會首選國產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從“試用”階段全面邁向“常用”階段。應用場景持續拓寬,智能問答、日常辦公、內容創作等需求旺盛,技術紅利開始向制造業、農業等實體經濟領域滲透。與此同時,模型推理成本在近兩年內下降超280倍,輕量化模型加速推出,顯著降低了企業端的應用門檻。這一爆發式增長標志著我國AI產業已建立起支撐億級用戶的服務能力,為產業鏈各環節帶來確定性增長動力。
華泰證券指出,從大模型的演化路徑來看,模型體量還將進一步擴張,從而帶來算力需求持續增長。長遠來看,成熟大模型的運營有望帶來3169億美元的服務器增量市場。大模型對算力的需求體現在預訓練、推理、調優三個環節。基于模型的縮放定律,未來模型迭代或仍將延續更大參數量的路徑,演化出更加智能的多模態能力,這將為算力基礎設施(如服務器、光模塊、液冷技術)帶來大量需求。
華創證券表示,本輪牛市AI產業鏈引領科技創新,三倍股主要集中在上游算力基礎和下游端側硬件。去年924以來,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AI板塊領漲。本輪行情AI板塊涌現47只三倍股,主要集中在算力基礎與端側硬件領域,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占比超八成。
華金證券表示,華為正式發布《智能世界2035》與《全球數智化指數2025》報告,指出通用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十年最具變革性的技術驅動力。預測到2035年全社會算力總量將實現高達10萬倍的增長。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