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0時20分,山東海陽附近海域烈焰升騰,引力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托舉著“吉星”寬幅02B07星直沖云霄。隨著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吉林一號”衛星工程組網迎來第141位“新成員”。
![]()
這一幕,是吉林商業航天發展的又一重要瞬間,更是11年砥礪前行的生動縮影。自2014年“吉林一號”首組衛星發射至今,26次成功發射、141顆衛星入列,從最初的“蹣跚起步”到如今的“批量組網”,以“吉林”之名命名的商業遙感衛星星座,不僅打破了國外在亞米級遙感領域的壟斷,更讓中國商業航天在全球舞臺上擁有了“吉林聲音”。
作為誕生于吉林的“獨角獸”企業,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自主創新為筆,在星辰大海間書寫著老工業基地向科創高地轉型的精彩篇章。
護“火種”!漸成燎原之勢
從老工業基地到商業航天新秀,長光衛星公司華麗轉身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始終錨定產業突圍方向,以深挖比較優勢、激活內生動力為路徑,持續推動商業航天發展的堅定實踐。
2013年,我省率先出臺《關于扶持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意見》,并將遙感衛星列為全省重大建設工程,為產業發展規劃清晰賽道;2014年,在我省統籌推動下,“吉林一號”衛星工程正式批準立項,同年長光衛星公司成立,標志著吉林商業航天從“藍圖”走向“實景”。
![]()
為了讓這團創新“火種”漸成燎原之勢,我省堅持頂層謀劃、高位推動。自2010年起,“吉林一號”相關項目連續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列為全省重大建設工程;“十三五”“十四五”規劃進行接力部署,確保發展不松勁;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快構建具有吉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衛星產業體系”,為產業發展筑牢政策根基……
![]()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是根本動力,資金是源頭活水。長光衛星自誕生之日起,便持續獲得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全周期扶持——
創新協同上,省科技廳支持由長光衛星牽頭聯合吉林大學等37所省內重點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成立吉林省航天信息科技創新聯合體,充分釋放我省科教資源優勢。
人才保障上,省市兩級政府部門同向發力,從資金補貼到住房、子女就學,長光衛星公司近半數職工享受到政策“春風”,穩住人才隊伍。
資金支持上,從爭取東北振興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建設航天信息產業園,到助力獲批超長期國債專項,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注入,推動衛星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
強創新!以“吉林”之名閃耀太空
走進位于長春北湖新區的吉林省航天信息產業園“天王樓”,從“一箭4星”模型到“一箭41星”模型,每一顆都承載著中國商業航天“大事記”,更藏著政企協同的創新密碼:“星載一體化”技術,11年間歷經四次迭代,在性能只升不降的前提下,讓“吉林一號”從400公斤級降至20公斤級,研制成本降至原來的1/20;多條批量化生產線拔地而起,撐起年產200顆遙感衛星的能力,為“吉林一號”衛星工程快速組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
作為我國第一家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的目標不僅僅是“造衛星”。公司通過技術攻關突破了星地、星間激光超高速通信技術,為海量遙感數據傳輸建起“快速路”,一幅幅色彩飽滿、細節清晰的遙感影像,正為各行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目前,長光衛星已在農林、水利、環保、交通、金融、自然資源、城市建設等14個領域開展150余項精準服務,先后為170余個國家(地區)提供了高質量的遙感信息服務。公司上線的“吉林一號·共生地球”綜合地理信息服務應用,將海量遙感數據變為貨架商品,累計下載量已突破350萬次;2023年4月,“吉林一號網”上線,截至目前注冊用戶已超24萬人。
![]()
一顆衛星的誕生,融合諸多高精尖技術;一顆衛星的應用,又可以賦能千行百業。長光衛星的發展歷程印證了這一路徑邏輯。多年來,我省將其作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重要發力點,充分激活制造業基礎雄厚、科教人才富集比較優勢,一“星”閃耀,眾企聯動,逐漸形成了涵蓋超千家上下游企業的產業集群。
啟新程!整裝駛向星辰大海
隨著新一屆領導班子就位,長光衛星站在新起點,整裝再出發。
對于未來發展,新任副董事長、總經理陳茂勝已明確路徑:“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衛星研制降本增效,創新遙感數據應用場景,拓寬市場渠道,打造遙感數據應用樣板,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模式。”關于未來突破方向,長光衛星把重點瞄準在衛星數據的開發應用上,一片廣闊“藍海”展現眼前。
![]()
為積極擁抱國家戰略,目前,公司正在布局通信衛星研發生產,已規劃了年產300顆通信衛星的生產線及支撐輔助系統。這一系列計劃,從起步就有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護航”。
“我們會一如既往支持長光衛星發展。”省工信廳副廳長田志萍說,“圍繞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發展、通導遙一體化發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及空天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實施‘吉林一號’衛星工程;支持長光衛星深度參與國家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開展衛星互聯網示范應用;進一步挖掘衛星數據資產價值,促進商業航天領域產品推廣和應用,形成更多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省財政廳一級巡視員王學志表示,省財政廳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出資100億元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并成立省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其核心就是以政府資金為引領,帶動社會資本,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加速包括光電信息產業在內的吉林特色產業體系的形成。
作為長光衛星最大股東,省級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平臺——省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戰略引領作用。“我們將帶頭參與長光衛星新一輪增資擴股,并采取向社會資本讓渡收益的方式,吸引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圍繞長光衛星,出資組建商業航天產業基金,推動產業集群建設;支持長光衛星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穩定人才隊伍,夯實發展根基。”省產業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志龍說。
![]()
如今,政策護航的“東風”正勁,創新突圍的“引擎”轟鳴,產業集群的“根基”已固。站在新起點,長光衛星公司以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專業力量為帆,以省市各級政府的持續賦能為槳,必將在商業航天的星辰大海中劈波斬浪,續寫更多“吉林創造”的太空傳奇,成為吉林高質量發展躍升的強勁引擎。
彩練新聞
作者:趙廣欣 王丹 徐慕旗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