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消息,近日,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已開啟新一輪融資,融資規模在50億-60億,投前估值在400多億人民幣。
此前2024年2月,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一舉創下中國衛星行業最大單輪融資紀錄。該輪融資由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領投,上海聯和投資繼續戰略加持,國科資本、國盛資本、上汽恒旭資本等多家重量級機構跟投。
![]()
據界面新聞從一名接近上海垣信的產業鏈人士透露的信息看,垣信主導運營的“千帆星座”的建設節奏將呈“加速”態勢:目前星座在軌低軌衛星約90顆,2025年下半年要沖刺108顆在軌;2026年年中要在軌324顆,年底要在軌648顆;2027年目標是要在軌1296顆;2030年后沖擊要在軌15000顆的目標。
該產業鏈人士直言“不能再拖,這是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的規則,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的分配有嚴格的發射時間與數量要求,否則將喪失資源使用權,立項7年內必須發射第一顆衛星,第9年要完成總規模的10%發射,第12年要完成50%,第14年必須完成100%。
在低軌衛星軌道“先到先得”的規則下,全球競爭已進入“衛星數量+組網效率”的“白熱化”階段,每一顆衛星的入軌都是對未來市場的卡位。
對比來看,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鏈一馬當先,截止2025年8月,星鏈已發射 8926顆衛星,今年年底前即可發射12000顆衛星。
![]()
中國衛星通信的主力則是中國星網的GW星座和上海垣信的“千帆星座”。
GW星座是我國第一個巨型衛星互聯網計劃,也是我國首個空天一體6G互聯網計劃。其包含兩個子星座:GW-A59和GW-A2星座,形成覆蓋全球的互聯網衛星星座,未來將推出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模式。GW星座共計規劃發射12992顆衛星,其中GW-A59子星座6080顆,分布在500km以下的極低軌道;GW-A2子星座6912顆,分布在1145km的近地軌道。
由于火箭發射成本等原因,目前兩家公司發射衛星都還不足100顆,正奮力追趕。
以中國星網為例,近期在21天內進行了5次發射,5組衛星接連升空。最近的一次,是昨天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的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攜帶的衛星互聯網低軌12組衛星。
![]()
10月16日,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后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12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4年12月16日以前,中國星網平均每年約4-5次發射(相當于每季度一次發射),到2025年已幾乎快進到“月更”,衛星發射頻率正在“日常化”。
自去年底首批組網開始,GW星座發射頻率開始逐步加速,僅今年三季度就完成8次發射,共發射衛星56顆,相當于此前兩年發星數的總和。
![]()
今年以來,星網已累計發射衛星93顆,據接近業務人士透露,2025全年發射計劃目標約168顆。
![]()
“上海垣信也將在今年10月開始,全面加速發射節奏”,上述人士說。
如今傳出消息即將再獲大額資本注入,既印證市場對低軌衛星互聯網前景的看好,也為其“千帆星座”計劃注入新的關鍵發展動力。
從其透露的信息看,垣信接下來會首先在巴西、巴基斯坦、蒙古、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阿曼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馬來西亞等拓展市場。這些地方的無線移動通信需求旺盛,卻面臨地面移動通信網絡覆蓋不足的痛點,低軌衛星的廣域連接能力恰為破局“利器”。
![]()
2024年11月20日,上海垣信衛星與巴西國有通信企業TELEBRAS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的合作致力于彌合巴西數字鴻溝
資本與組網的大力投入,最終指向全球市場的商業化落地。據上述人士測算,當“千帆星座”在軌衛星達600顆時,垣信即可斬獲50億元級訂單。這一測算背后,是低軌衛星“覆蓋即服務”的特性,只有足夠數量的低軌衛星組網后,通信、遙感等功能將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