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我國汽車行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近期我國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行業發展錨定方向并注入新動能。
汽車產業是我國支柱產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發揮著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為宏觀經濟增長貢獻了重要力量。但是,也要看到,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嚴峻復雜,海外競爭加劇,有效需求不足、無序競爭等問題仍然存在,行業高質量發展與銷量穩步增長面臨一定壓力。
近日,我國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爭實現全年汽車銷量323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1550萬輛左右,同比增長約20%等數量目標。與此同時,針對當前行業在準入機制、產能結構、競爭等方面的新問題,以監管創新為核心,構建了一整套精準化監管體系。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方向轉型,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業加速融合,人工智能、自動駕駛、軟件升級等技術不斷迭代。與此同時,這個過程也衍生新的安全風險,對企業和產品準入審查提出新要求,對汽車行業管理帶來新挑戰。
此外,汽車行業無序競爭使得部分企業為搶占市場,選擇通過壓縮研發周期、降低零部件采購價格等措施加快產品迭代、壓縮成本,可能導致產品安全質量、售后服務難以有效保障,不利于保障消費者權益。為了順應產業創新發展趨勢和行業管理需要,相關部門征求意見修訂完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求》(簡稱《企業審查要求》)、《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審查要求》(簡稱《產品審查要求》),提高生產企業和產品準入審查相應門檻。
《企業審查要求》全面提高了企業智能化、網聯化相關能力要求和生產準入門檻,明確了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通用要求以及相關企業軟件升級、組合駕駛輔助、自動駕駛等能力要求。同時,還增加了“集團化管理”要求,進一步提升準入管理效能和行業資源配置水平,支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優做強等。
《產品審查要求》則通過引入可靠性等涉及車輛質量、安全的相關標準和要求,筑牢車輛安全底線,促進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外,在市場秩序治理上,將通過成本調查與價格監測打擊劣質產品傾銷,依托“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問題反映窗口”規范賬款支付,推動網絡亂象專項整治,打擊虛假宣傳與商業詆毀等,構建了從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監管體系。
為實現穩增長目標,我國必須加快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拓展。相關方案提出,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推動25個試點城市新增推廣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70萬輛以上,持續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印發《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倍增長。大幅增加充電等基礎設施建設與供給,將有利于促進電動汽車消費,尤其是提出實現農村地區公共充電設施全面覆蓋,將開辟新的增量市場。
汽車行業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我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居于世界引領地位,既要確保我國電動汽車行業在技術快速迭代的過程中確保安全質量,又要擴大國內外銷量以促進行業持續增長,為宏觀經濟運行做出貢獻,目前加強前端精準化監管結合后端提振消費的措施,將有利于實現汽車行業經濟發展質量與數量的預期目標。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