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表里 陳梓潔
考前發紅牛,很了不起嗎?曾經,伊伊拿考公機構的廣告當樂子看。
但隨著國考進入倒計時,她發現這真的很實用干一罐,天書一般的申論沒讓她有一點點困意;兩罐喝下,全天屹立不倒。
金色的能量飲料,成了伊伊最親密的上岸搭子。從偶爾喝,到每天喝;從國產風味版,到進口強化型
依賴能量飲料的不只是考公考研黨。徹夜通明的物流園里,卡車司機、快遞小哥用一瓶接一瓶的東鵬特飲,撐起雙十一購物狂歡;年底沖刺KPI的打工人,也開始在辦公室囤紅牛。
作為中國夜班經濟和成功學敘事的燃料,能量飲料正掀起一股銷量狂潮。
2024年,華彬紅牛銷售額重回210億元小高峰,相當于賣出了4個椰樹;今年一季度,美國紅牛魔爪在中國市場的凈銷售額也同比大漲43%。
東鵬特飲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三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8.5%,躋身國內功能飲料C位。目前其市值已突破1500億元,且再次遞表沖刺港交所。
曾經只為提神的能量飲料,如今已成為當代人的救命水。
一、茶咖已成社交產品,能量飲料才立竿見影
喝一口,心跳加速;喝一瓶,呼吸急促、渾身發熱大學生蘿卜每每喝完能量飲料,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刺激。
喝得太頻繁,突然停下來會陷入無盡的疲憊,仿佛身體被掏空,她無數次暗下決心再也不喝了。
可坐到課桌前,看著考試周厚厚一沓未完成的作業,以及所剩無幾的時間,她又從抽屜里摸出一罐魔爪,一口悶下。
不過幾分鐘,效果便上來了,她的手不自覺地在電腦鍵盤上噼里啪啦敲起來,被困意堵塞的思路徹底通暢。整整一個晚上,注意力都高度集中。
這股勁兒,是咖啡、奶茶給不了的。蘿卜忍不住感嘆。
打工人密特深有同感,對她而言,咖啡的提神效果,主要來自下樓吹一吹風。
初入職場時,她也是個喝半杯咖啡就會整夜輾轉反側的人。可日復一日,早上一杯美式、下午一杯拿鐵,身體逐漸適應了咖啡因的轟炸,喝咖啡竟變得像喝水一樣平常。
如今的密特,每天一杯咖啡的習慣仍在堅持,但更多是為了跟摸魚搭子閑聊,社交意義大于提神價值。
飲料重度愛好者林姿,也發現自己正對茶咖免疫這些年,奶茶行業從沖泡奶茶,到現泡茶、輕乳茶,奶越來越少,茶越來越多。一路喝過來的她,不知不覺攝入了更多茶多酚。
咖啡也類似,9塊9的生椰拿鐵盛行后,咖啡不再苦澀,變成了甜味飲料。于是,實現了咖啡自由的林姿,另一半血液里流淌著咖啡因。
隨著身體的耐受性越來越強,她不得不喝起了更刺激的能量飲料:茶咖就像中藥,能量飲料就像西藥。
畢竟能量飲料配方主打牛磺酸+咖啡因,其中牛磺酸是天然存在于人體內的氨基酸,攝入后更不容易產生耐受性。且目前能量飲料遠不如茶咖流行,對大多數人來說,提神效果依舊立竿見影。
而猛烈地清醒,在當下不再是選擇,是生存的要求。
凌晨兩三點,程序員小宇的眼皮沉得抬不起來了,他沒有選擇休息,灌幾口能量飲料,又一次把視線投注到屏幕上任務拆到了人日,OKR里寫著本期必須交付需求,下班不是自由而是獎勵。
第二天早上坐在工位上昏昏欲睡,還得再開一瓶續命,因為一旦露出干不動的跡象,很容易陷入有人替你干的危險境地。
而且忙碌是與日俱增的。小宇嘆氣道,職場小白階段,手上的活都能輕松駕馭,一口咖啡就能橫掃疲憊;爬到更高位置后,各種瑣事指數級增長,白天開會、晚上干活是常態。
小宇的狀態,是當下許多打工人的縮影。
據國家統計局,過去10年,國內職工周平均工時從45.5小時增長至48.5小時(截至今年前8個月);有調研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每晚睡不到6小時。
龐大的清醒需求下,作為牛馬興奮劑的能量飲料,銷量、人均消費量節節攀升:2015年,國內每人每年平均約喝4瓶紅牛;去年,這一數字逼近10瓶。
當然,能量飲料不斷創新高的銷量,并不完全建立在快節奏的社會環境之上。
非考試周的蘿卜,照樣擺著能量飲料在桌頭只要喝了,她的狀態就能迅速從80分提升到120分。這種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的狀態,讓她上癮。
人都想要自己表現更好一點。蘿卜說。在她的觀察里,能量飲料已經不再只是熬夜、加班的專屬,而是遇到困難時,隨時可以開啟的外掛。
這種觀念與習慣的轉變,也是能量飲料走紅的秘籍。
二、從司機加油站,到全民抗疲勞方案
戶外徒步風,把始祖鳥、薩洛蒙吹成中產三件套,把虎跳峽、烏孫古道捧成了頂流。但鮮少有人察覺,紅牛、東鵬特飲們也在悶聲發財。
林姿第一次喝能量飲料,正是在山上。
三峽之巔只有兩個山頭,她以為自己能輕松拿捏。結果沒多久就開始后悔徒步路線沿著山脊Z字形爬坡再爬坡,爬完66道拐她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靠著一路狂灌可樂和電解質水,她勉強挪到仰觀臺。最后沖擊絕望坡時,雙腿再也邁不動,幾次想要放棄。
好在關鍵時刻,隊友掏出了一瓶紅牛。林姿牛飲一口精神+糖分的雙重刺激,瞬間滿血復活,心里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又被點燃,終于順利登頂。
自此,又菜又愛玩的林姿,徒步必備能量飲料:以前總嫌棄有股香精味,真到無計可施時,才知道那是勝利的味道。
許星也是喝完一次能量飲料,就徹底愛上。
大學時,他常組隊去網吧開黑。有段時間熬得太兇,腦袋突突狂跳,操作都變形了。同學看出他的疲憊,塞來一瓶東鵬特飲,他喝完頭痛立馬緩解,又上了幾分。
嘗到甜頭后,能量飲料成了許星的狀態開關:打游戲前喝,健身運動前要喝,工作后的重要場合更要喝。只要灌下一瓶,就能快速進入狀態。
且在他眼里,能量飲料的性價比,吊打茶咖:奶茶咖啡9塊9都算促銷價了,而魔爪才8塊,紅牛、東鵬只要五六塊,甚至更低。
可以看到,隨著國產品牌不斷涌入這一賽道,能量飲料陷入價格內卷。
如此貼身肉搏,不僅讓原本只能吹冷風的司機、建筑工人們,有了喝飲料提神的底氣,也推動了消費場景的持續破圈,創造出了結構性增長空間。
數據顯示,功能飲料核心用戶中,白領、公務員、大學生占據了不小的比例。能量飲料逐漸從卡車司機、快遞小哥專屬補給,升級為全民日常抗疲勞解決方案。
密特也觀察到喝能量飲料的人變多了,但她認為紅牛、東鵬們想成為比肩茶咖的熱門消費品,仍任重道遠。
猶記得她第一次帶能量飲料進寫字樓的尷尬場景左邊的人拎著聯名奶茶,右邊的人吸著咖啡,夾在中間的她,手上拎著兩罐紅牛,有種貨車司機誤入精英圈的違和感。
飲料喝的不僅是里子,也是面子。密特無奈道,雖然能量飲料破圈了,但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其仍與長途駕駛體力勞動綁定,咖啡才是小資產階級調劑生活的甜水。
且中國人有午休的習慣,不像歐美人那樣中間不停歇,對能量飲料的需求天然更低。這意味著,甩掉土味標簽之前,隱形天花板始終懸在各品牌頭上。
不過蘿卜發現,也有能量飲料品牌,被年輕人從廢品回收站喝到了二手交易平臺。
一個魔爪拉環,能賣五毛錢,比按斤稱的廢鋁罐溢價十倍。蘿卜驚覺,小小的拉環,成為了年輕人標榜自己能喝會玩的勛章,在社交平臺風靡。
甚至,不乏把魔爪logo做成吊墜、耳環隨身佩戴的狂熱魔爪愛好者。
魔爪的外形設計很酷。蘿卜說,瓶身色彩張揚、爪痕logo帶著幾分野性,擺在冰柜里極具視覺沖擊力。
且每種顏色對應著不同口味,傳統能量飲料好像在喝藥。蘿卜說,而魔爪憑借白桃、百香果等多種口味和氣泡水的做法,成功將自己偽裝成一瓶果味汽水。
比起齁甜的紅牛們,魔爪含糖量也更低,咖啡因和牛磺酸含量卻更高這鑄就了其健康、高端的品牌形象,與追求個性、瘦身的年輕人不謀而合。
連我上初中的表弟,都開始喝魔爪了。蘿卜無奈道,但她反而減少了依賴,逐漸退圈:飲料固然好喝,小命更要緊。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