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下AI圈的熱議焦點,往往縈繞于“萬億參數”、“算力突破”等宏大敘事。這些技術里程碑固然令人震撼,卻與普通人的日常體驗隔著一層無形的墻。
然而,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討論的范式發生了決定性轉變:問題不再停留于技術有多強大,而在于體驗能有多流暢——一句話如何讓充話費更省心?一次詢問如何讓線上購物更劃算?一個系統如何穩穩守護一家老小?一次出行、一通電話,能否被賦予更多驚喜與樂趣?
這些具體而微的生活之問,共同指向了一個深植于中國移動產品生態中的答案:靈犀智能體。它已不再只是分散的功能點,而是匯聚成一個全新的信息與服務入口。其最核心的進化,在于從過去“被動響應指令”的單一工具,升級為能夠“主動理解意圖”的生活操作系統(OS)。依托多模態感知、端云協同計算與情境化推薦等前沿科創能力,靈犀智能體將“感知—理解—決策—執行”串聯成一步直達的閉環,如同底層信息基礎設施一般,無縫融入消費、家庭、出行與娛樂等關鍵場景。
當你在不同展臺間切換體驗,所感受到的不再是孤立的技術演示,而是一個貫穿始終、懂你所需的智能體——它正在重新定義人機共生的下一代交互范式。

01
第一大升級:從“功能閉環”到“心智省力”
在日常消費中,比價、找券、薅羊毛的“省錢心智”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認知負擔。如今,這一痛點因科技的改變重新被定義。中國移動讓AI從后臺算法的堆疊,進階為一位深諳消費節奏與錢包管理的“生活理財官”,其核心使命是實現“心智省力”,將原本需要用戶主動規劃、費心搜尋的復雜決策,轉化為系統主動交付的、一步到位的確定性福利。
這種“省力”體驗,已在多個層面落地生根:
在 “移動愛購數智生活商城” ,靈犀智能體重構了消費路徑。它依托‘AI豆’回饋機制以及合作伙伴豐富的生態資源,用戶無需再穿梭于各個App比價搜券,僅需一句自然語言指令,就能貫通從選品到售后的全流程。這不再是簡單的購物網站,而是一個將決策成本壓降至“零”的數智化生活新入口。
在 “中國移動APP” 與 “5G消息” 中,省心體驗變得“開口即得”。一句“充值月月省”,直接幫你找到最優惠的話費福利;一句“十人聚餐、想吃粵菜”,返回的不是冰冷的搜索結果,而是集餐廳候選、在線訂座、路線與預算規劃于一體的完整解決方案。AI在這里扮演的不是搜索引擎,而是一步到位的服務執行者。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線下觸點 “靈犀貼貼” 。它將數字入口外化為一張NFC卡片或鑰匙扣,通過“一貼即達”的物理交互,將“尋找功能”的認知負擔幾乎降為零。這標志著入口的“消失”與體驗的“極致”,是“心智省力”理念在物理世界中的完美錨點。

縱觀這一系列體驗,靈犀智能體實現的,遠不止是消費行為的“閉環”與“高效”。其更深層的價值在于,它通過快速撮合價格、優惠、實時路況等多元變量,將不確定性極強的消費決策,轉化為當下可執行的最優方案。用戶動作更少,但獲得的確定性與獲得感更強。
這也揭示了一個全新的智能標準,真正的智能,不再是炫酷的算力展示,而是能否讓用戶在生活實處“多省一點心、多享一點利”。中國移動以“人人一個智能體”為發展愿景,正通過加速構建靈犀智能體,將“心智省力”從理念推向現實,讓技術真正服務于人,回歸以人為本的初心。
02
第二大升級:從“智能家居”到“家庭伙伴”
在家庭生活瑣事當中,人們有太多細小卻真實的難題:老人健康監測難,孩子學習陪伴有限,家庭安防不夠智能等。過去,這些碎片化的需求往往依靠不同的設備,彼此孤立,缺少一種能真正理解家的心智。
在大會現場,AI的演進正經歷一場從“控制”到“關懷”的本質蛻變。在初期階段,智能家居更多體現為設備的“遙控器式聯動”,實現基礎自動化。而靈犀智能體的目標,是成為家庭中一位“情感化的數字成員”。
其關鍵衡量標準,不再僅僅是接入了多少設備,而是能否與家中的每一位成員——無論是老人、孩子,甚至寵物——建立起深層的信任關系,從被動的功能響應,走向主動的情感連接。
靈犀家庭智能體作為家中的“數字大腦”,其核心價值在于徹底打通了曾經孤立的數據孤島。它聯動電視、音箱、智慧云盒等載體,將娛樂、網絡、安防、家居、健康、教育等場景數據融會貫通。當健康數據與安防動態、學習內容與娛樂偏好彼此交織,AI所能提供的就不再是單一服務,而是“1+1>2”的協同關懷。

這種協同具體體現在:
在健康與守護上,系統展現出 “主動式關懷” 。它不再僅僅滿足于在老人摔倒后報警,而是能基于日常活動與健康數據,提前預警潛在風險、生成個性化的運動和飲食建議,甚至聯動專業篩查工具,將健康的“事后補救”前移至“事前預防與事中干預”。
在陪伴與成長中,AI的角色進化為 “有成長的伙伴”。 面向孩子的“移動伴學”,AI不再是冰冷的知識題庫,而是能進行角色對話、趣味問答的“學習陪練員”,在互動中激發興趣、培養能力。面向寵物的“移動伴寵”,智能項圈與靈犀機器狗則構成了緩解主人“分離焦慮”的情感紐帶,它們提供的不僅是狀態監測,更是可視化的互動與安心。
對于更具象的機器人進家庭,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恰當地指出了行業演進的路徑:從完成特定任務的單功能機器人,到未來能夠端茶倒水、處理復雜家務的通用智能體,這是一個在技術、倫理與安全上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他的判斷恰恰印證了,從“單一功能”到“綜合智能”的進階,是整個行業構建用戶信任、實現真正“家庭伙伴”愿景的必經之路。
在家庭這個最需要溫度的空間里,AI的價值尺度已然改變。它不僅能“干”,更要“可信、懂人、有溫度”,中國移動以“AI與愛”為內核,重新詮釋了智能家的內涵:家的溫度,既來自至親家人,也來自這份可被感知、會傾聽、能回應的科技之力。

這也是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AI+”行動中,所提到的“AI+民生保障”的表現。通過提供智慧又貼心的“硅基伙伴”,助力構建一個更有溫度的智能社會。
03
第三大升級:從“體驗增值”到“場景創生”
在出行與娛樂領域,AI的角色正發生根本性轉變。現如今技術的飛速迭代,讓體驗更流暢(例如,讓導航更精準),正如上文提到的靈犀智能體則開啟了“場景創生”。不再僅僅優化既有流程,而是作為一種“創作媒介”與“感官放大器”,主動創造出以往未曾想象的場景與體驗。
這種創生能力具體體現在三個維度:
空間的創生:從“交通工具”到“可進化的移動第三空間” AI智能座艙 的顛覆性在于,它重新定義了汽車的本質。它超越了“車家互聯”的便捷性,構筑了一個能夠學習用戶習慣、提供導航、娛樂、辦公等融合服務,且其體驗能隨AI迭代而不斷自主成長的移動智能空間。這不再是A點到B點的位移,而是一個介于家與辦公室之間的、充滿可能性的“新空間”。
體驗的創生:從“昂貴特權”到“普惠沉浸感”回到家里的客廳, AI+大屏3D 與 AI+XR技術, 正將曾經需要高昂設備堆砌的“沉浸感”變為普惠品。通過高清大屏電視、3D眼鏡與升級的機頂盒,就能讓用戶身臨其境地“置身”于賽事現場或演唱會當中;更能將千里之外的敦煌石窟“復活”在眼前,讓文化體驗從靜態的“觀看”升維為動態的“走入”。新型終端正在打造“沉浸式數實融合空間”,構建一個混合式生態系統。
表達的創生:從“專業創作”到“個人敘事”最具普世意義的創生,在于個人表達權的下放。 AI+拍照館 讓“十秒專屬寫真”成為可能, AI+視頻/3D彩鈴 則將通話等待頁變成了動態個人名片。這些功能的核心價值,是極大地降低了創作門檻,讓每個普通用戶都能輕松生成以往需專業團隊才能完成的內容。AI在這里不再是工具,而是每個人表達個性的“共創者”。
衡量這類體驗的標準正在悄然改變:它不再局限于解決了多少麻煩,而在于創造了多少新的樂趣。當AI能夠無縫銜接不同場景、大幅降低體驗門檻、并激發每個人的創作欲時,它便將平凡的日常,點化為了一個可創作、可敘事的舞臺。生活依舊平常,但每一個瞬間,都因此更易被點亮。

04
結語:從技術圈走向生活圈,AI將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存在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談道,“打造‘靈犀’智能服務入口,加強智能終端、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布局,提供更加豐富多元、更具個性特色、更有科技含量的消費體驗,全面提升功能價值、體驗價值、情緒價值,大力拓展情緒經濟、體驗經濟。”
在這場大會上,中國移動通過一個個接地氣、具體的生活案例,展現出AI最本真的價值,讓“AI服務普通人”不再是口號,這也是AI正在從“技術圈”走向“生活圈”的體現。
未來,像靈犀智能體這樣的智慧生活入口會成為像水電網絡一樣自然存在,少消耗精力,多給確定性。也許我們不再頻繁直接談論AI,但在一次支付、一通來電、一段陪伴、一次出行里,或許都會感到:有一套生活 OS在默默托舉,讓日常更順手便捷,也更有溫度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