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9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飛行汽車初創企業沖向藍天 這架白色蛋形無人機先是微微顫動,隨即發出嗡嗡聲,載著乘客升至約20米高空,懸停約1分鐘后平穩降落。近日在廣州舉行的飛行演示,展現了“空中出租車”制造商億航智能的技術實力。今年該公司成為全球首家獲國家監管機構批準在城市觀光和飛行體驗相關航線開展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飛行運營的企業。億航希望近期在廣州和合肥兩座已獲批運營觀光飛行的城市啟動短途觀光飛行售票,并最終拓展至公共交通、物流運輸及應急救援領域。
分析人士說,憑借電池優勢和政策支持,中國的飛行汽車產業已是全球最先進的。但全球范圍內,該行業多年來屢遭挫折,面臨監管障礙與安全疑慮等問題。
盡管收費觀光飛行將是重要的商業里程碑,但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部署最具說服力的將是“空中出租車”能否解決城市飛行復雜性問題,以及企業能否證明產品的實際應用價值。財富管理公司伯恩斯坦的分析師預計,到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40億美元,較去年的約50億美元大幅增長。
中國已設立專門機構推進該領域發展,各地政府開始為飛行汽車建設基礎設施。南方科技中心深圳計劃明年建成12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點,廣州承諾到2027年投入逾100億元人民幣建設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包括建造100多個停機坪。越來越多中企公布計劃將生產飛行汽車。上海飛行汽車初創企業時的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蔣俊說:“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后,過去一年融資額大幅增加。我們看到更多投資涌入。”
中國這些充滿希望的企業正在參與一場全球競爭,但這場競爭屢遭進度推遲和資金鏈斷裂的困擾。包括德國開發商 Lilium 和 Volocopter 在內的多家初創企業已申請破產。伯恩斯坦的貝弗里奇表示,中國制造商的一大優勢在于價格,“200萬美元對普通人來說遙不可及,但如果是200萬元人民幣……那就完全有可能普及使用。”傳統直升機通常售價約500萬美元。盡管(中國)企業正展示開發實用飛行器的能力,但有專家警告說,大規模應用仍需數年時間。
回到廣州,億航的有關人員坦言,“空中出租車”時代仍遙遙無期,“未來低空飛行——包括實現城市常態化航空運輸——的復雜性遠超想象,比所有人預期的都更為復雜”。(作者威廉蘭利等,喬恒譯)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