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眼
未來
2025 年最新潮的科技產品,自然是各種能拍照、能錄像還能 AI 的智能眼鏡。
作為(重新帶火)智能眼鏡這一品類的先驅,meta(前 FaceBook)以兩年百萬副 meta Ray-Ban 的銷量向我們證明了一件事:
把攝像頭戴在臉上,還真就在慢慢變成人們記錄生活的剛需。
就在剛剛過去的 meta Connect 2025 發布會上,meta 一口氣為我們帶來了三款新品。其中不僅有 meta Ray-Ban 智能眼鏡的第三代改款,還有一個傳聞已久的新玩意——
帶有彩色光波導顯示功能的 Hyper Nova 產品版:meta Ray-Ban Display。
劃重點:
meta Ray-Ban Display: meta 首款帶顯示屏的智能眼鏡。通過彩色光波導 HUD 和 Neural Band 腕帶,把「臉上的 AI」從概念變成現實,售價 799 美元。
Ray-Ban meta (Gen 2):小改款,是面向大眾的主力機型,外觀上更時尚,續航和拍攝能力大幅提升,售價 379 美元。
Oakley meta Vanguard:面向運動與極客人群,防風鏡造型、中央廣角攝像頭、長續航和運動數據整合,甚至配備訓練提醒燈,售價 499 美元。
Hyperscape:把現實空間「搬進」虛擬空間,Quest 用戶可以掃描房間生成逼真的 VR 副本,不過目前仍是 Beta 版。
稍后,愛范兒在 meta Connect 大會前方的小伙伴 @夢雅Myra 也會為大家帶來上手體驗,敬請關注后續文章。
meta 首款帶屏智能眼鏡發布!799 美元體驗「臉上AI」
毫無疑問,今年最受矚目的新品將是 meta 首款帶顯示屏的智能眼鏡。
跟最早期的爆料一致,meta 推出了一款右眼帶有小型 HUD(抬頭顯示屏) 的智能眼鏡:meta Ray-Ban Display。

雖然名字有些無聊,但對于智能眼鏡(或者用扎克伯格的話:AI 眼鏡)行業來說,Ray-Ban Display 無疑是一款突破性的產品。
和純粹基于圖像識別的手勢操作不同,這款眼鏡搭載了 meta 長期研發的 meta Neural Band 肌電神經接口腕帶,通過識別手腕上的肌電信號以及手腕運動,實現非常精確的隔空操控。

圖|meta
值得注意的是,meta Ray-Ban Display 并非完整的 AR 眼鏡,而是側重于在視野中呈現關鍵信息的單目 HUD 設備——它的屏幕只覆蓋了右側視野的一小部分。

這是一片 30-90Hz 可變刷新率彩色光波導屏幕,總體尺寸為 600x600p,像素密度 42p/degree,最高亮度超過 5000 尼特,在強烈的日光和戶外環境都可以保持不錯的可讀性。

圖|meta
根據愛范兒在 meta Connect 現場的小伙伴 @夢雅Myra 的上手體驗,Ray-Ban Display 的光波導屏幕無論是亮度還是隱藏效果都非常優秀,正面看過去只能看到側面的導線:

愛范兒在現場的小伙伴 @夢雅Myra
而 meta Neural Band 手環的識別靈敏度也很高,手勢操作的成功率相比去年 Connect 大會上的 Orion 測試機大幅提升,日常使用中應該不會出現任何操作難度問題,甚至把手放在背后也能輕松操作。

愛范兒在現場的小伙伴 @夢雅Myra
與想象中始終顯示信息的 HUD 不同,Ray-Ban Display 只有在被呼叫的時候才會點亮屏幕,支持顯示比如音樂播放器、相機取景預覽、實時字幕翻譯等內容,并可將 Live AI 的回復以文字形式投射到鏡片上,而不僅僅是語音輸出。

或許是因為增加了顯示和額外電子元件,Ray-Ban Display 眼鏡的重量約 70 克,相比普通版的 50 克略有增加。在混合使用場景中,Ray-Ban Display 的續航約為 6 小時,搭配充電盒可以延長至 30 小時左右。
此外,Live AI 還支持了類似谷歌在 Pixel 發布會上展示的 Magic Cue 功能,可以在用戶與別人自然對話的中途全自動地顯示各種相關信息和操作(比如創建日程),不需要用戶說出任何指令關鍵詞。

眼鏡所搭配的 meta Neural Band 手環是另一個硬件亮點。
這款腕帶通過讀取腕部肌肉電信號,輔助陀螺儀識別移動,讓用戶用細微的手指動作來控制眼鏡界面。去年 Connect 2024 大會上,meta 已展示過原型腕帶通過手指捏動來打字的演示,引發行業關注。
而今年的演示則更進一步,扎克伯格在現場甚至展示了一小段佩戴 Display 眼鏡、通過腕帶識別在桌面上手寫字母的方式編輯和發送消息的過程。根據發布會的說法,腕帶的手寫識別速度至少在 30wpm 以上。

外媒 TheVerge 在體驗過后給出的評價是:
我體驗過的最好的智能眼鏡。
作為 meta 首款真正具備數字顯示功能的智能眼鏡,Ray-Ban Display 承載了扎克伯格對于「臉上的 AI」的愿景——即將人工智能無處不在的助理和信息,在不干擾用戶日常生活的情況下融入現實場景。
扎克伯格曾表示 2025 年是決定 AI 眼鏡能否通向數億用戶的關鍵年份,可見公司對這款眼鏡寄予厚望。當然也需看到,現階段它的功能更接近于「增強信息提示」的智能眼鏡,而非完全的混合現實設備。
根據發布會介紹,Ray-Ban Display 的起價為 7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5700 元)。這一價格遠高于 meta 目前所有智能眼鏡產品線上的產品,但從現場演示的功能豐富性和實際效果來看,無疑是非常值得的。
Ray-Ban meta (Gen 2):小改款,但也更好看大了
除了高端的 HUD 眼鏡,meta 還同步推出了面向大眾市場的 Ray-Ban meta (Gen 2)。
作為一款眼鏡的本質,新一代 meta Ray-Ban 提供了更多風格和種類的鏡框,包含一款全新的透明鏡框款,并提供兩種鏡片選擇:棕色反光金或紅寶石。

圖|meta
Ray-Ban meta (Gen 2) 的電池續航相比上代直接翻倍,智能眼鏡充電盒可以在 20 分鐘內將眼鏡充至 50% 電量——比此前 22 分鐘充至 50% 電量略有提升。
此外,充電盒可額外提供 48 小時的電池續航,相比之前的 32 小時有所增加。

錄制規格也提升到了 3K 分辨率,包含錄制 3K 30fps、1440p 30fps 和 1200p 60fps 的視頻,最長可達三分鐘。據悉,今年晚些時候,meta 還將增加捕捉超速快放和慢動作視頻的功能——這一功能將應用于其所有 AI 眼鏡。
Ray-Ban meta (Gen 2)支持了一項名為 Conversation Focus 的新功能。它的工作模式類似耳機的增強模式,會主動識別和增強和你對話的人的人聲頻率,在嘈雜環境中讓你更容易聽清對方在說什么。

更重要的是,這項功能將作為軟件更新,在所有現有的 Ray-Ban 上提供。
meta 的 Live AI 模型也相應得到了增強,不僅僅是視覺識別,現在它也支持了用戶主動打斷對話——只可惜,發布會上面的現場演示還是翻了車,Live AI 助手卡在了一句循環的對話上,沒能完成一個完整的對話 session。

相比于前代的 299 美元,小改款的 Ray-Ban meta (Gen 2) 上漲至 379 美元。
Oakley meta Vanguard:時尚與運動,全都要
meta 與 EssilorLuxottica 的合作不僅限于 Ray-Ban,也擴展到了集團旗下的 Oakley 品牌。今年 6 月雙方已推出一款偏運動取向的智能眼鏡 Oakley meta HSTN,主打更長續航和更高的視頻錄制規格:

而今天推出的 Oakley meta Vanguard 智能眼鏡與 Ray-Ban 最大區別在于 Vanguard 采用了運動防風鏡的外形,其攝像頭置于鼻梁正中央,而非鏡框兩側:

相機規格方面,Oakley meta Vanguar 使用的一顆 1200 萬像素、122° 廣角相機被放置在鼻梁正中,這也是與 meta Ray-Ban 的最大區別,后者只有一顆位于左側的攝像頭。
眼鏡頂部還有錄制指示燈。通過新的動作按鈕,你可以快速切換拍攝模式:1080p/30fps 可錄制 5 分鐘,1080p/60fps 或 3K/30fps 可錄制 3 分鐘,720p/120fps 則支持慢動作模式。

產品還新增了超速延時功能,能夠自動剪輯生成精彩片段集錦(慢動作及超速功能將通過今年秋季的軟件升級推送至全系 meta 智能眼鏡),還提供可調節的防抖功能,可根據運動強度自行設置。
此外,這款眼鏡所搭載的開放式揚聲器 meta 在 AI 眼鏡上搭載的最強勁的揚聲器 —— 比 Oakley meta HSTN 大 6 分貝,并且,還配備了五麥克風陣列,專門優化了風噪抑制效果,確保對話過程聲音依舊清晰。
考慮到戶外場景,Oakley meta Vanguard 擁有長達九小時的電池續航,或可連續播放音樂長達六小時。用扎克伯格的話說:這足以支撐你完成兩場馬拉松——當然,前提是你能跑完兩場(doge)。

此外,搭配充電盒,智能眼鏡可以額外提供 36 小時的續航,如果你趕時間,可以在充電盒中用 20 分鐘快速將眼鏡充電至 50%。
在生態整合方面,Vanguard 通過與 Strava 及佳明達成了進一步的戰略合作。用戶可以一鍵將拍攝內容同步至 Strava 平臺,同時借助 meta AI 的智能分析能力,快速檢索個人歷史訓練記錄。

設備兼容性上,Oakley meta Vanguard 可直接與多數佳明智能手表建立連接。連接成功后,手表界面會顯示 meta AI 專屬標識。在運動過程中,用戶只需語音指令,眼鏡便會實時播報心率監測數據及其他運動指標,數據傳輸延遲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其實際體驗當中,當用戶做心率區間訓練,還會有額外驚喜——右眼上方新增 LED 燈,訓練時一旦偏離目標心率區間會變紅,還能設置配速提醒。

如果說 Ray-Ban 面向日常生活和時尚人群,而 Oakley 則主打運動與極客圈層,價格為 499 美元,于當地時間 10 月 21 日正式發售。
現實世界「搬進」VR,meta 推出「Hyperscape」黑科技
meta 每年 Connect 大會不僅發布硬件,也會推出大量軟件更新。
今天過后,meta 將徹底把現實搬進虛擬世界。最新發布的 「Hyperscape」 技術,可以把你身邊的現實空間掃描進 Quest VR 頭顯,生成一個照片級逼真的數字副本,甚至可以用于加入元宇宙的交互。

Quest 3 和 Quest 3S 用戶現在就能下載 Beta 版 Hyperscape Capture 應用嘗試,目前僅限個人體驗,后續則能通過鏈接分享,讓他人和你一起「重訪」這個掃描空間。
這項技術去年的 Connect 2024 上就露過面,一年后,meta 終于把它推到用戶層面。
值得一提的是,The Verge 記者提前上手體驗了一些預先掃描好的房間,比如廚房環境。在他看來,這些房間看起來和現實環境非常相似,甚至桌上的食物或書堆等細節也比較清晰。
不過,但如果離得太近,「幻象」就會破裂,比如「報紙」上的《紐約時報》文字可以讀清,但有時會有點模糊。

那具體是怎么掃描捕捉空間? 根據 The Verge 的描述說,他戴上 Quest 3 頭顯后,在房間里走動并四處張望時,會有一個虛擬網格開始覆蓋在正對著的物體上。大約掃描三分鐘后,應用提示記者靠近物體,這時網格開始逐漸消失。
不過,這種掃描虛擬空間并不是實時的。當用戶完成一次完整掃描后,數據需要上傳到云端處理,通常需要幾個小時之后,才能體驗到最終成果。

另一個重點則在于。今年 Horizon 平臺最大的變化就是引入了全新的游戲引擎,提供更高質量的圖形表現,同時推出 meta Horizon Studio,幫助創作者打造定制化的游戲體驗。
你可以將 meta Horizon Studio 理解為一款VR 世界編輯器。創作者目前已經能用生成式 AI 工具來制作紋理、音頻等內容,而今年晚些時候,meta 還將為編輯器加入 AI 助手,進一步支持開發。

支撐這些新元宇宙環境的核心是 Horizon Engine。根據 meta 的介紹,它能夠帶來「更好的圖形、更快的性能以及更先進的 VR 世界」,并支持更高的并發體驗。
此外,為了讓用戶更方便地在 Quest 頭顯上觀看電影和電視劇,meta 還宣布推出 Horizon TV 中心,提供對 Prime Video、Peacock、Twitch 等流媒體應用以及——終于——Disney Plus、Hulu 和 ESPN 的訪問權限。
回顧往年 Connect 大會,硬件發布往往遵循「一主多輔」的模式:即每年都有一款核心硬件發布,并輔以其它項目預覽或更新。
例如,Connect 2024(去年)的重頭戲是 Quest 3S 頭顯的發布,以及真正 AR 眼鏡原型 Orion 的首次曝光;Connect 2023 則推出了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第二代,并公布了 Quest 3 的詳細規格,同時預告了多款 VR 游戲和 AI 項目。
與以往有所不同,本屆 Connect 大會的主角不是頭顯,而是智能眼鏡。

meta Ray-Ban Display 這款凝聚數年研發的產品,被視作 meta 搶占智能眼鏡市場的重要一步。正如扎克伯格反復強調的,智能眼鏡有潛力成為下一代通用計算平臺(the next computing platform)。
另一條貫穿各種傳聞的主線是 「AI 無處不在」。

無論硬件還是軟件,AI 都是共同驅動力。尤其是,在過去半年,meta 不斷加碼 AI 投資,開啟今年緊張刺激的 AI 頂尖人才搶人大戰。通過 AI + 硬件「雙管齊下」,meta 試圖打造一個其他公司難以立即復制的綜合生態。
歸根結底,這種打法背后,既是 meta 對硬件路線的重新排序,也是對未來計算入口的豪賭。
頭顯繼續承擔沉浸式體驗的實驗場,而智能眼鏡則被推上更靠前的位置,承載著「隨身化」的野心。再疊加 AI 的強勢滲透,meta 將最有望在即將到來的智能計算時代中占據制高點。
文|夢雅Myra,莫崇宇,馬扶搖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