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5年9月16日9時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中的一顆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由位于南通開發區的商業航天公司銀河航天承擔研制。
![]()
據銀河航天衛星型號總師胡照介紹,該衛星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款創新構型與新型材料應用的工程化落地,本次研制的衛星核心單機均屬自主研發,是新型舉國體制下,我國在衛星研制領域取得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航天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胡照介紹,銀河航天構建了“云、邊、端”衛星批產測試模式,通過技術創新,采用柔性島式脈動產線設計,可實現傳統箱體式衛星到開敞式平板衛星的靈活適配;通過“智慧大腦”實現自動測試、對比數據一致性、關鍵單機快速出入庫、發射場敏捷測試等功能,大幅提升測試效率、壓縮了測試周期。
![]()
據悉,銀河航天衛星智慧工廠的整星生產線具有較強的衛星批產能力,同時配備太陽翼、電纜等單機產線,可大幅縮短供應鏈管理流程,提升單機交付效率以及產線現場排故響應時間,正在實現像生產汽車一樣生產衛星。
當前,太空基礎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我國“十四五”規劃指出,要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近年來,在新型舉國體制背景下,銀河航天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助力太空新基建,并取得顯著進步。
目前,銀河航天作為中國商業航天領軍企業,已累計成功發射自主研制的包括我國首次批量生產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我國首顆使用柔性太陽翼的平板可堆疊衛星、國際上首個分布式多星編隊SAR衛星等35顆衛星。
展望“十五五”,伴隨手機直連衛星、太空云計算等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商業航天企業有望在航天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面向未來,銀河航天將進一步推動大國重器級別的科技創新,持續攻關我國有重大需求的相控陣天線、星座組網、星上大能源、高性能計算載荷等核心技術,進一步提升衛星及各類關鍵設備的低成本批量生產能力,持續為建設自主可控的太空基礎設施貢獻民營企業力量。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嚴君臣
(銀河航天官號)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