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互聯網上傳了五天的阿里巴巴重磅業務發布,終于在今日揭曉謎底。
9月10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發布掃街榜,主要分為美食、酒店、景區三類,尤其以線下餐飲商家的榜單為主,此外還包括一些特色美食榜單,比如 “本地人愛去”“多次前往”“煙火小店” 等,將覆蓋全國300多個地級市。
這也是繼餓了么、盒馬后,阿里巴巴另一獨立業務“納入”阿里新電商生態。
此前,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餓了么并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餓了么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作戰。此次整合旨在加強即時零售領域的協同,淘寶閃購與餓了么將加強協同,打通資源,餓了么的供應鏈也向淘寶閃購全部開放。
同時,盒馬通過接入88VIP、與淘寶大會員體系聯動等方式,融入阿里電商生態。
阿里巴巴集團CFO徐宏在今年曾多次公開表示,阿里已經看到服務業數字化的巨大增長空間,愿意投入500億元資金,用兩到三年時間,去撬動一個十萬億以上規模的“新型服務業電商”市場增量。
這500億元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
· 技術研發:包括 AI 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等底層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 基礎設施:即時配送網絡、智能倉儲、本地生活服務網絡等
· 市場培育:用戶習慣培養、商家數字化轉型支持、消費補貼等
· 生態建設:平臺規則制定、標準建立、合作伙伴賦能等
據《晚點》報道,要抓住這樣一個市場,阿里除了打造以淘寶為核心的大消費平臺,還希望把高德培育成一個可以比肩淘寶的線下入口。阿里內部管理層近期對內明確表示,高德不會被并入淘寶。這次高德的榜單項目,淘寶也沒有參與。
雖未進入中國電商事業群,但種種跡象表明,阿里巴巴或正在對旗下曾經相對獨立的各業務線有機整合,重塑其電商生態。
又一殺招,還是虛張聲勢?
要做流量入口,第一步便是如何引流。
掃街榜發布當天,高德推出“煙火好店支持計劃”,通過三方面大力度補貼,鼓勵用戶到店消費,助力煙火小店客流、交易的雙增長。
出行補貼方面,發放價值2億元專屬到店出行補貼券包,包含公交地鐵補貼、打車券、加油券等,補貼用戶出行成本。
交易補貼方面,將發放9.5億元消費券,鼓勵用戶前往煙火好店體驗優質服務,包含到店優惠券、招牌菜折扣等,所有成本由平臺承擔。
![]()
圖/《鳳凰WEEKLY財經》攝
高德還將通過首頁AI推薦、搜索熱詞推送、導航語音播報等方式,每天為優質煙火小店提供5000萬流量的精準曝光,同時提供3000萬元平臺激勵,邀請行業達人幫助小店制作推廣內容。
這一系列動作,或是阿里巴巴的一貫打法。
130天前,阿里巴巴上線淘寶閃購,正式加入外賣大戰,通過大規模補貼吸引用戶,如發放“滿25-15”“18元免單”的紅包等,補貼重點指向奶茶、餐食等高頻場景。
四個月后,在阿里巴巴2026Q1業績會上,電商集團CEO蔣凡透露,8月份淘寶閃購的日均訂單已達到8000萬單,峰值訂單達到1.2億。從用戶側來看,閃購整體月交易買家數已達3億,對比4月之前增長200%。在運力規模方面,淘寶閃購日均活躍騎手數達到200萬,比4月份增長3倍。
前述動作已讓淘寶閃購成為阿里系新增量入口,此次“重磅業務發布”,是否能讓高德地圖成為可比肩淘寶的線下入口?
實際上,在很多用戶眼中,高德地圖更多還是用來導航和出行的工具,打開高德,通常是已有了明確的目的地。
大部分使用者達到目的地后就會關閉高德,打開另外的本地生活APP,來查看相關店鋪信息,以幫助決策。掃街榜能多大程度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還要看后續高德地圖的引導和運營。
“高德地圖或在流量、業務、數據、技術等方面產生了顯著的協同效應。”亦有觀點認為,高德地圖從單純的出行工具轉型為集“導航+團購+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其豐富的導航場景,未來可以給生態精準導流,帶來大量高轉化率的訂單;在上線自營團購業務后,高德地圖與本地生活服務業務形成互補,用戶在高德地圖上查看導航信息時,可直接看到附近的團購商家和優惠信息,增加了消費場景。
![]()
有些業務不一定非要盈利
這不是阿里首次涉及口碑業務。
口碑網創立于2004年,2009年8月,阿里巴巴集團將口碑網從雅虎中國剝離出來,注入淘寶網,后因業績下滑停止運營,逐漸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2015年6月,阿里集團與螞蟻金服共同出資60億元,重啟口碑,淘點點也從上市體系中剝離并入口碑;隨著阿里收購餓了么后,口碑外賣業務再次在內部被叫停,商家資源向餓了么轉移。
2018年,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正式成立,餓了么與口碑平臺合并,分別負擔外賣和到店業務;2025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板塊下的到店業務與高德合并。
口碑在阿里生態中的定位多次變化,從獨立發展到與餓了么合并,再到并入高德,缺乏明確且持續的戰略方向,導致資源分散,難以形成合力。
而在今天的發布會現場,高德地圖CEO郭寧宣布,高德掃街榜永不商業化。
![]()
圖/《鳳凰WEEKLY財經》攝
這或意味著,阿里巴巴內部對口碑甚至高德地圖定位在轉換。
2014年,阿里砸10.45億美元收購高德地圖,十年間高德地圖均處于虧損狀態。也正是這筆“隱性投資”,讓高德地圖成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業務必不可少的“數據神經”,即外賣騎手、快遞車通過它規劃路線,網約車依靠它調度,菜鳥靠它優化物流鏈路,餓了么搶下分鐘級配送,淘寶本地生活訂單猛漲。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稱高德地圖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實際上,有些業務短期不追求盈利,但必須與生態內的盈利板塊形成強關聯,最終通過整體生態的收益實現價值閉環。”某互聯網企業負責人介紹,其核心價值是通過引流、支撐或協同,保障整個業務生態的長期穩定與增長。
其核心作用主要分為兩類:
流量入口型:作為生態的“獲客引擎”,通過免費服務、高頻需求或低價產品吸引用戶,再將流量導入生態內的盈利板塊(如電商平臺的免費比價工具、內容平臺的免費資訊板塊)。
生態支撐型:作為生態的“基礎骨架”,提供底層能力或服務,降低其他盈利板塊的運營成本、提升效率(如企業形成統一用戶賬號體系、物流體系,或為商家提供免費的數據分析工具)。
同作為流量入口的外賣業務,阿里巴巴也有類似考量。
阿里巴巴在財報中明確將本地生活(含餓了么)定位為“戰略性投入業務”,允許階段性虧損以換取市場份額。
“外賣是本地生活的入口級業務,必須保持市場競爭力。”正如蔣凡在內部會議中曾表示的,我們的投資邏輯并非孤立考量外賣業務本身,而是著眼于其對整個電商生態在短期、中期及長期維度上所產生的綜合收益。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