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訊(記者 翟智超 李卓玲)距新國標落地已接近72小時,電動自行車行業正迎來深層次重塑。
9月1日,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下稱新國標)正式實施。新國標在安全層面實現多項關鍵升級:不僅強化非金屬材料的阻燃性能、嚴格限制塑料使用量,還從核心部件入手,明確要求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必須具備防篡改設計等。
在落地上,此次率先受到影響的主要為生產端。按照規定,9月1日起,所有新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必須符合新國標。
目前來看,各家電動自行車制造企業生產切換節奏不盡相同。包括愛瑪科技、新日股份等頭部企業向藍鯨汽車記者透露,憑借提前布局,已早早完成生產線的柔性化改造和產品矩陣優化等。但與頭部企業命運不同,部分中小企業處于承壓狀態,有廣東電動自行車廠內部高管向記者透露,目前其公司工廠處于停產狀態,舊國標產品的庫存已清得差不多,正在等新國標認證下來。
整車企業生產端的壓力也正傳導至上游產業鏈。某供應鏈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下游整車企業向新國標產品轉型,阻燃材料、鋰電系統、智能電控等核心部件的供應商也迎來產品升級需求。原本的產業鏈格局正在被打破,整個產業鏈集群經歷著深刻重塑。
行業洗牌加速:頭部搶先機,部分中小企業打響生存戰
伴隨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靴子的落地,在不同的應對策略和節奏下,企業間的分化正在加劇。
頭部陣營方面,多家企業憑借提前布局有效緩解了新國標帶來的沖擊。愛瑪科技相關人員告訴藍鯨汽車記者,新國標在發布之初就設有過渡期,頭部企業充分利用這一窗口期,提前完成生產線的柔性化改造和產品矩陣的優化。新日股份也表示,其符合新國標的產品已提前實現量產。
生產效率與響應機制成為企業平穩過渡的關鍵。藍鯨汽車記者獲悉,新日股份通過預生產、緩釋放的節奏控制模式,合理規劃生產和產品投放。愛瑪則采用以銷定產模式,依據渠道訂單進行排產,同時,其自9月1日起已全面停產舊車型。
按規定,舊標車可銷售至2025年11月30日,這一過渡安排為企業清理庫存和調整產能結構提供了回旋余地,也使得當前市場呈現出新舊并行的格局。然而,這種雙軌運行狀態正加劇行業分化,不同規模、不同實力的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
前述廣東電動自行車廠內部高管向記者透露,目前其公司產線處于停工狀態,正在等新國標認證下來,4個月前已經申請了,可能這個月中可以拿到。另有電動自行車產業鏈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與其公司合作的多家車廠處于停工狀態,其目前也處于觀望狀態,要根據車廠的節奏來。
電動兩輪車行業人士劉偉向記者表示,雅迪、愛瑪、新日等一線品牌憑借資金、技術及合規優勢,迅速完成產品切換與市場占位;而許多中小企業則面臨成本上升、產品無法過檢、目錄申報困難等挑戰,部分企業已瀕臨淘汰。
在業界看來,在洗牌加速下,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會持續向頭部企業集中。有研報顯示,此前2018版舊國標的實施帶來了行業銷量和集中度的提升。行業前五名的市場份額(CR5)從2018年的49.9%提高至2020年的58.6%。其中,雅迪、愛瑪的份額加速提升。
從最新市場份額來看,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動兩輪車全國內銷量達3232.5萬臺,同比激增29.5%。其中,雅迪、愛瑪、臺鈴品牌份額占據中國電動兩輪車內銷(量)超50%,市占率分別為26.3%、20.0%、12.6%,其次為九號、綠源、金箭、新日、立馬等。
九號公司相關人員告訴記者,新國標的實施不僅會帶來市場的結構性優化,也為具備創新能力的企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比如,新標準對企業的資金實力、技術儲備、人才資源及產業鏈協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無法及時完成技術升級與產品轉型,將在新一輪競爭格局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產業鏈重塑,有老牌注塑廠稱正停產等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的影響正向上下游產業鏈傳導。
多名更下游經銷商人士對記者表示,新國標明確了電動自行車使用塑料的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以后整車大部分是鐵等材料,成本就高了,一臺車可能要貴六七百塊錢,千元車以后或很難見到。
反映到上游產業鏈上,不同企業的命運出現轉折,部分企業迎來新機遇,但也有企業面臨大考。一位供應鏈業內人士向藍鯨汽車記者指出:新國標不僅改變了整車企業的生產邏輯,更迅速向上游傳導,引發供應鏈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為應對新規,不少企業采取了降低塑料使用比例策略,傳統普通塑料部件逐漸被金屬及特種阻燃材料替代。一位深圳電動自行車塑料供應商李偉表示:以往整車廠更關注塑料部件的成本與外觀,阻燃性能要求不高,普通ABS材料(約1.2萬元/噸)即可滿足需求。新規執行后,客戶全面轉向阻燃改性ABS,價格升至1.8萬元/噸。這一轉變還帶來了生產工藝與生產線的調整。為符合新國標,李偉所在企業不得不在半年內投入800萬元用于設備改造與新原料儲備。
另有深耕電動車行業20多年的北方老牌注塑廠老板對藍鯨汽車記者表示,具體的影響還在看,目前處于過渡轉型期,要視乎車廠的情況來調整轉型,比如更合規、阻燃要求等。據其透露,其公司上一批訂單在上月20日已經送完了,目前工廠處于停工狀態,要等車廠調整切換完,看他們會定制什么,視乎政策來走,現在我們這邊大部分車廠都停工,只能等訂單。其并稱,在轉型上不敢太激進,現階段只能一步一步走,觀望一段時間,視乎企業需求、調整等。
不過,新國標引發的技術升級浪潮,也正給部分零部件企業帶來新商機,諸如北斗定位系統、智能控制器、鎂合金等領域。以北斗定位系統為例,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需具備北斗定位、通信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其中對于除城市物流、商業租賃等經營性用途之外的電動自行車,在銷售時可由消費者選擇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塊。
前述廣東電動自行車廠商內部高管向記者透露,其公司此前造的電動自行車在外賣領域十分暢銷,等拿到新國標認證后,工廠會復工進行產線切換,但主要的挑戰來自于換新供應商,像北斗,我們的外賣車后續也會按照新國標來制造。
再者,如電池領域,新國標明確電動自行車鋰電池需通過熱失控、過充、短路等嚴苛測試,并強制配備電池管理系統(BMS)等,一定程度帶動鉛改鋰趨勢。某電池企業技術負責人陳明透露:我們投入超2000萬元,組建30人團隊,耗時一年才研發出符合新國標的48V鋰電系統。由于研發周期較長,該公司市場份額被提前布局的競爭對手搶占15%。
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4950萬臺,其中鋰電池車型占比已達30%。2025年上半年,國內兩輪車用鋰電池銷量同比增長超40%,成為鋰電池市場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在此趨勢下,不少汽車動力電池巨頭也降維而來,加速行業變局,諸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此前均已入局。
以比亞迪為例,今年5月,比亞迪曾舉辦電動兩輪、三輪車電池全系列產品發布會,提出了鉛酸退場、鐵鋰新啟的口號;今年8月,其與京東汽車戰略合作升級,比亞迪輕型車電池京東自營旗艦店正式上線運營,發售比亞迪專為電動二輪車、三輪電動車研發的鋰電池產品,目前的價格從1298元到6998元不等。
顯然,在新國標倒逼行業安全合規升級下,整個電動自行車產業鏈正經歷深刻重塑,新老玩家打響攻防戰。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