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的風,終于吹到AI顯卡。
此前,英特爾推出了兩款B系列顯卡,以大顯存和支持多卡串聯等特性成為低端AI顯卡市場的大熱門,同時也掀開了AI顯卡內卷的序幕。說實話,雷科技原本以為其他廠商的跟進不會這么快,但是顯然低估了其他廠商圍攻英偉達的決心,在英特爾之后AMD也宣布加入戰局,用一款全新的“AI神卡”殺入中高端市場。
對于個人用戶和小型工作室來說,應該沒有比這更令人興奮的消息了。
5倍性能的R9700,專業級和消費級通吃
雖然英偉達在AI顯卡市場已經呈現出壟斷的態勢,但是AMD與英特爾仍然希望從中找出突破點,而個人及小型工作室、企業就是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根據海外媒體TechRadar的報道,AMD的R9700顯卡售價或將定在1200美元(人民幣8575元)。
雖然價格不算便宜,但是R9700的AI性能表現卻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作為一款RDNA4架構的顯卡,擁有32GB GDDR6、256-bit位寬、峰值帶寬約640 GB/s、300W TDP,以及最多約1531 TOPS(INT4)和FP16約96 TFLOPS的AI/矩陣運算能力。
![]()
圖源:AMD
單看參數,懂行的朋友應該都看出不對勁了,萬元以內有同檔AI性能的顯卡不少,但是卻沒有這么大顯存的。舉個例子,英偉達相同價位的RTX 5080,其AI算力最高約在1801TOPS,雖然AI算力要比R9700高一些,但是顯存卻只有16GB,僅為R9700的一半。
顯存在AI推理和運算等方面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小雷過多闡述了,英偉達在消費顯卡產品上一直不愿意給到大顯存,就是為了與專業顯卡進行區分,避免“大水沖了龍王廟”,以至于逼得不少用戶去買第三方改造的大顯存版RTX 2080Ti等顯卡。
而AMD在顯存方面則一向非常慷慨,即使到了AI顯卡市場也是如此,32GB的顯存已經可以對標英偉達的RTX 5000 Ada(32GB),這款顯卡目前的國內零售價在22000元以上,海外售價則在4000美元以上。
根據AMD官方給出的數據,Radeon AI PRO R9700在DeepSeek R1、Qwen3等開源AI模型上,推理性能最高可達RTX 5080的近5倍。當然,5倍性能差距的達成條件還是頗為苛刻的,而且R9700目前主要適配Linux系統,Windows等其他系統的適配還在推進中。
![]()
圖源:AMD
可以說,R9700是一款介于專業級與消費級之間的AI顯卡,它并不是專為企業用戶準備的,在不低的AI算力和大顯存加持下,也可以成為個人用戶搭建AI工作站的好選擇,這也是英偉達一直以來忽視的市場之一。
事實上,作為個人用戶,如果需要一款高性能且擁有大顯存的AI顯卡,那么在英偉達這邊的最好選擇是RTX 5090(滿血版),價格也要去到一萬六七千。當然,更令人頭疼的是國內無法在正規渠道買到滿血版,只能從第三方渠道加價購買,目前價格在20000元左右(國內原價能買到的只有顯存及AI性能雙縮水版本)。
作為對比,R9700的AI性能雖然也略微“超標”,但是只需要稍微削減一點性能就可以合規出口,換言之這會是大家能正常買到的,最有性價比的AI顯卡之一。從雷科技了解到的信息來看,AMD確實在準備合規版的R9700,最晚在今年年底前就會進入國內市場,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而且,R9700是支持多卡串聯的,也就是說只要搭配服務器主板,就可以進行雙卡甚至四卡串聯,不僅能夠提供更高的AI算力,而且顯存也可以擴展到128GB以上,更好的滿足大參數AI模型的本地部署。
![]()
圖源:AMD
化身價格屠夫,AMD這次要掀桌子?
前段時間,雷科技報道了英偉達的桌面CPU產品,其中就提到那款產品的定位是個人AI工作站,其實R9700的定位是一樣的,只不過R9700具有更高的擴展性,不像英偉達的迷你PC那樣存在明顯的上限。
老實說,我確實沒想到AMD會給這款顯卡來個如此給力的定價,雖然從規格來看,本質上就是RX 9070XT的顯存翻倍版,但是考慮到其專業級的定位和商用前途,本以為會定價在10000元以上的。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一樣,AMD其實就是在押注個人及小型企業市場,雖然與企業市場的規模相比還很小,但是其背后的潛力卻并不小。隨著AI應用的進一步普及,個人的AI需求其實一直在增長,并且主要以英偉達的消費級顯卡為主,但是以小雷使用AI模型的經驗來說,消費級顯卡的顯存大小是斷然無法滿足需求的。
所以,市場其實一直在等待一款既有足夠的AI性能,又有大顯存,同時價格還不貴的產品出現,而R9700就是一款“卡點”非常精準的產品。而且,考慮到其脫胎于RX 9070XT,游戲性能也是值得期待的,只要AMD做好游戲與開發的混合驅動,那么在工作之余也能充當一張高性能4K游戲顯卡使用。
從過往的PC市場經驗來說,這類“多面手”類型的產品,往往都會受到用戶的歡迎,可以說現在唯一的懸念就是R9700的零售價到底會是多少了。
英偉達這次被AMD威脅了?老黃笑了
面對AMD的進攻,英偉達會放下身段去跟進嗎?小雷認為并不會,雖然AMD想掀桌,但是英偉達壓在桌上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僅靠R9700是無法讓英偉達感受到威脅的。
畢竟,對于英偉達來說,只需要推出一款32GB版的RTX 5080,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性能上趕超R9700,即使價格可能貴個30%左右,依然能夠吸引到許多用戶,擁有CUDA生態支持的英偉達,就是有這樣的底氣。
![]()
圖源:英偉達
短期來看,英偉達主要精力依然會放在推進高性能專業AI顯卡的落地上,此前公布的B200/GB200 NVL72服務器集群,其性能在當下市場只能用“怪物”來形容,即使價格非常昂貴卻也供不應求,僅這一項就足以讓英偉達吃撐了,消費級市場的小打小鬧顯然無法引起這個巨頭的注意。
而且,AI大模型的核心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依然會以云端為主,考慮到英偉達在服務器市場具有80%以上的占有率,哪怕AMD在工作站與個人市場卷到極致,仍會被英偉達平臺的軟硬件生態與規模牢牢壓住,很難突破生態限制。
那么AMD就沒有辦法對抗英偉達了?短期來看確實如此,但是長遠來說則是“往事皆有可能”,早前公布的MI350/MI355X等專業級AI顯卡,性能已經與英偉達的前代旗艦H200非常接近,而出貨價預計會低很多,有望推動AMD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增長到10%以上。
另外我們也不應忘記,國內的華為昇騰生態也已經成了氣候,910B/910C在國內已經逐漸取代部分英偉達顯卡服務器,從“夠用可用”的推理/訓練切入,配套的CloudMatrix 384這類整機柜方案在持續堆量,據機構估算在中國本土AI加速需求中已有約20–30%的占比。
![]()
圖源:華為
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以及AI創新的主要來源地,中國市場的逐漸脫軌和自建生態才是英偉達最在意的事情,即使扛著15%的收入上繳等各種條件,英偉達也依然希望重返中國市場,并且打算推出新一代AI算力卡來搶占市場。
只能說,AI作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的主要競爭行業,必將引起一場激烈的戰爭,現階段的AMD和華為,都在發揮各自的優勢,逐步布局市場。還是那句話,沒有永恒的王者,英偉達只要出現失誤一次,就足以給AMD和華為可乘之機。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