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X賺政府的錢但很少繳稅
北京時間8月15日,據《紐約時報》報道,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火箭公司SpaceX成立二十多年來,從美國聯邦政府獲得了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合同,但是它幾乎沒有繳納過聯邦所得稅。
根據《紐約時報》查閱的公司內部文件,自2002年成立以來,SpaceX很可能幾乎沒繳過聯邦所得稅,而且該公司私下告訴投資者,它未來可能永遠都不需要繳這種稅。
由于SpaceX沒有公開上市,它的財務狀況一直處于保密狀態。但《紐約時報》查閱的文件顯示,SpaceX能夠利用一項合法稅收優惠:用其2021年底前累積的逾50億美元虧損來抵消未來應稅收入。這項稅收優惠原本存在有效期限制,但特朗普2017年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修改了政策,取消了所有企業享受該優惠的截止期限。對SpaceX而言,這意味著其近30億美元的虧損可無限期用于抵扣未來應稅收入。
《紐約時報》咨詢的稅務專家表示,對于一家高度依賴美國政府合同的公司來說,能夠免繳50億美元聯邦所得稅是非常可觀且值得關注的一件事。SpaceX與五角大樓、NASA以及其他政府機構密切合作,在國家安全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文件顯示,2020年,美國聯邦合同為SpaceX貢獻了近84%的收入,這一比例此前從未被披露過。
體量更大的科技公司通常每年都會繳納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聯邦所得稅,這其中包括一些同樣利用過這種稅收優惠的企業。比如,微軟就表示,它預計在上一財年要繳納141億美元的聯邦所得稅。
即便SpaceX的業務蓬勃發展,它也依然可以使用這種稅收優惠。根據該公司向部分利益相關方私下披露的數據,按照一項衡量企業利潤的指標,SpaceX去年通過核心業務獲得的利潤約為50億美元,較2023年的26億美元大幅增長。
稅收優惠原本為幫困難公司
非營利組織政府監督項目執行主任丹妮爾布萊恩(Danielle Brian)表示,這項稅收優惠的初衷是為了幫助企業在困難時期維持運營。該組織專門調查政府腐敗和浪費行為。
“SpaceX利用這項政策顯得頗為諷刺,”她指出,“因為該政策顯然不是為經營如此出色的企業設計的。”
馬斯克把SpaceX打造成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該公司通過火箭和星鏈衛星互聯網服務主導了航天產業。SpaceX一直是馬斯克商業帝國“皇冠上的明珠”,與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一起成為了馬斯克財富和權力的重要來源。此外,SpaceX還讓馬斯克站上了世界舞臺,使他能夠對地緣政治事務發表意見。

馬斯克與特朗普
像許多科技創業公司一樣,SpaceX在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業務的過程中曾經虧損。類似情況也出現在Uber、亞馬遜、特斯拉等科技公司,他們在成立初期也曾多年都不盈利。
不過,創業公司追蹤平臺PitchBook的數據顯示,隨著SpaceX的成長,這家公司現在估值已超過3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私人公司之一。
此前,多家新聞媒體曾報道過某些方面的SpaceX財務信息,該公司會向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披露信息。但《紐約時報》審閱的這些文件包括涵蓋23年的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提供了對SpaceX收入來源、投資者和稅務情況的新見解。
文件顯示,SpaceX這些年來似乎繳納過部分所得稅,但可能并非向聯邦政府繳納。其中一份文件披露,該公司預計2021年將向外國政府繳納48.3萬美元所得稅,并向州政府繳納7.8萬美元所得稅。另外,該公司報告稱,在2020年和2021年繳納了6000美元的所得稅,但未說明這筆款項是繳納給聯邦、州還是地方政府。
不斷虧損
前往火星是一項極其昂貴的事業,SpaceX從一開始就不斷虧損。文件顯示,公司在2002年成立的第一年虧損約400萬美元,第二年虧損1450萬美元。在隨后的幾年里,SpaceX虧損不斷擴大,到2020年達到3.41億美元,2021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9.68億美元。

星艦
與此同時,馬斯克和SpaceX總裁格溫肖特維爾(Gwynne Shotwell)不斷推動公司發展。SpaceX開始研發和測試可重復使用的火箭星艦。馬斯克希望有一天它能夠飛往火星。
根據文件中最新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SpaceX已積累了約54億美元的稅務虧損(可抵扣稅收的虧損)。這些虧損產生了所謂的可結轉凈經營虧損(net operating loss carryforward)稅收優惠。這項優惠使得SpaceX未來在產生等額應稅收入時可豁免相應聯邦所得稅。該政策面向所有企業開放,包括那些多年虧損后才實現盈利的創業公司。
截至發稿,SpaceX和馬斯克沒有回應置評請求。(作者/簫雨)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科技。想看深度報道,請微信搜索“科技”。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