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0萬以上純電家用SUV市場,是一個供給缺失的市場,理想i8在這一市場拿到新增份額,是相對確定的。”
作者丨王瑞昊
編輯丨林子川
“30萬以上純電市場,是一個供給缺失的市場,理想i8在這一市場拿到新增份額,是相對確定的。”理想i8在7月29日上市后,長期觀察理想汽車的投資人王佳(化名)告訴雷峰網。
在王佳看來,理想將50萬以上的MEGA都賣到了2000多輛的月銷,30萬出頭的i8保底會達到5000輛以上。“至于能不能更上量,還要看應對市場的調整能力以及更重要的銷售能力。”
很明顯,理想需要i8更上量。
在公布價格后的一周內,基于市場及用戶反饋,理想汽車便對i8作出調整。
8月5日,理想汽車宣布調整i8配置,將原先區分Pro、Max、Ultra的多SKU策略調整為“統一配置、標配即頂配”。i8將Max作為標準配置,并將售價從34.98萬元調整為33.98萬元,音響、冰箱和大沙發成為標配,二排彩電也可以選裝。
這一堪稱雷厲風行的決策并非倉促,而是源自用戶聲音的快速反饋。
多名用戶反映,3個SKU選起來比較復雜,而且很多用戶喜歡的冰箱和后排屏都放在了固定配置里,不提供選裝。正因如此,理想i8發布后攬獲的超3萬名小訂用戶都出現了觀望情緒。基于此,理想汽車站在用戶視角,迅速調整了配置,響應了那些掏錢用戶的真實訴求。
理想再次展現出“聽勸、快速作戰”的企業文化,表明這不僅是一家造車企業,更是一家深刻理解用戶價值、具備互聯網基因的成長型企業。
01
聽勸,理想的底色與手速
7月29日,理想i8正式發布;8月5日,它就完成了價格、配置、版本策略的全面調整。SKU從三款歸一,價格降到33.98萬元,冰箱、大沙發、音響直接標配。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營銷動作”,而是理想對用戶聲音、市場反饋、品牌價值認知的快速再校準。
“聽勸”兩個字,看起來輕巧,其實沉重。它對組織反應速度、內部流程柔性、資源調度能力要求極高。
在大多數傳統車企的系統里,SKU調整往往意味著跨部門博弈、供應鏈重配、終端庫存清理、營銷內容重寫,動則要等半年“中期改款”。而理想,僅用了7天。
7天完成版本歸一、官網更新、銷售口徑統一、用戶權益重新編排,甚至連購車用戶的退換機制都設好了。
能做到這一點的背后,是理想長期構建的“用戶驅動式”組織能力,也是互聯網產品思維與汽車工業流程的結合產物。
它不只是快,而是能“基于事實作出決策,并立刻動手”的那種快。
![]()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理想第一次“聽勸”。從理想ONE時代就開始,這家公司就擅長在關鍵節點上迅速調整方向。
理想ONE時代,面對用戶反饋快速優化配置結構;L7/L8取消Air版本,直接砍掉銷量低且稀釋價值感的入門款;MEGA發布后,在輿論與市場表現出現偏差時,及時調整節奏。
李想自己也說過:“我們做的每一款產品都要有極致明確的價值主張,而不是迎合所有人。”但這并不意味著頑固。真正的理想,在大方向上堅定,在具體打法上極為靈活。
這次i8的快速歸一SKU,是理想成熟組織體系與真實用戶洞察力的結合。它證明了一個事實:理想不是靠靈光一現,而是靠一套運行機制在反復打勝仗。
02
爆款的邏輯:高價值感 + 高確定性
理想i8所在的30萬-40萬元純電市場,看似競爭激烈,實則是一個需求未被完全滿足的藍海市場。
上險量數據顯示,今年1-6月,30萬-40萬純電車型銷量冠軍是特斯拉Model Y,但月均銷量也僅7000輛出頭,而其余眾多該區間的產品月銷量均沒有超過4000輛。
當前30萬至40萬價格區間的純電車市場缺少與Model Y競爭的爆款產品,換言之,這一價格區間市場還處于藍海。
作為一款全新純電SUV產品,理想i8的月銷若超過4000輛,在30-40萬區間將成為第二賣座的純電產品;如果月銷超過7000輛,將創造中國品牌這一區間市場的新銷量記錄。
王佳認為,從L系列到MEGA,理想用一次次市場實踐證明了自己的產品力始終在線。這一次i8的產品力仍然毋庸置疑,再加上下一代智能輔助駕駛方案VLA的加持,以及沉淀下來的已超3000座超充站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為止,理想i8在30萬以上純電市場上,還沒有一個能打的對手。”
尤其在聽勸后,理想選擇了“價值錨定”、通過SKU從三款歸一的策略,讓用戶閉眼買,覺得值。所以,理想i8會進一步邁向市場成功。
這可以理解為,理想不再試圖通過提供最多的配置去覆蓋更多區間的用戶,而是要以“最強性價比”建立起心理優勢。
一款車型,配置直接拉滿,沒有選擇困難;
價格直接錨定33.98萬元,不讓用戶計算“值不值多花一萬”;
冰箱、音響、空懸、AD Max全部標配,一眼能看懂的高價值感;
沒有套路、不搞分級、不打啞謎,提供“最優解”。
這就是爆款的底層邏輯:高價值感 + 高確定性。
![]()
所謂“高價值感”,不是便宜,是讓用戶感覺“這個價格買到這些配置,非常值得”;而“高確定性”,是指用戶能迅速判斷這臺車對自己是不是最優解,無需長時間博弈、猶豫。
從ONE到L9,理想在這件事上已經有成熟打法:
ONE時期就是一個SKU、一個定價,通吃市場;
L9發布時的配置、功能組合,也是為“閉眼買”用戶設計的;
到了i8,理想重新回到了這個爆款節奏上。
理想此舉不是在“改策略”,而是在回到自己最擅長的打法上。
此外,i8也是理想目前產品矩陣中,最具試水意義的一款車。比走量更重要的是,i8需要證明理想在純電賽道上的產品邏輯能成立。
理想i8是理想在純電市場做的第一個真正“價格殺器級別”的車型。
03
i8之后,理想能否通吃純電?
理想目前在增程市場戰績有目共睹,但純電之路尚未完全驗證成功。MEGA之后,理想純電要再起一波,i8顯然是關鍵節點。
MEGA試水了技術與高端能力,而i8承擔的是“銷量+品牌延展”的雙重任務。它需要賣得出去,也需要強化理想在純電市場的存在感。
因為在理想i8的背后,藏著理想長期主義的深層布局。
首先是i8首發搭載的VLA司機大模型,是理想汽車通往完全自動駕駛之路的關鍵驗證。
![]()
其次是超充站已經建設超過3000座,這是理想布局純電陣容的基礎設施。
此外,理想汽車持續加大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僅在今年就要投入超過60億元。
這一切不是為了一款車服務,而是為整個“純電生態體系”搭建地基。
i8是驗證點。它能否成功,不僅影響理想能否在純電市場復制L9的爆款節奏,更影響其在2025年向更高市場目標沖刺的可能性。
從增程到純電,理想在改變。
以前是靠“講清楚用戶需求”贏市場;現在逐漸補上了“硬科技、硬能力”的那一課。補能、AI、輔助駕駛、理想同學、自研芯片、智能制造,一步不落。
這是一家“正在成為全能型選手”的公司,理想的打法不再是“取巧”,而是“拼體系力”。
而這個體系力的第一槍,正是要靠i8這臺“聽勸”車去打響。
04
i8的調整,讓市場重新看到了理想的產品節奏與應變能力。33.98萬的價格、滿配的配置、果斷的策略回調,不僅重塑了用戶的價值認知,也再次強化了理想品牌的“敏捷性”與“實用性”標簽。
真正的“聽勸”,不是為了迎合,而是敢于重新確認自己:用戶要什么,我們給什么;該讓利時就讓利;關鍵時候能扳舵,也能加速。
聽勸,是底氣。
i8之后,理想能否繼續爆款?從目前這個起手式來看,它已經站在了勝率極高的起跑線上。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