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社
交叉人生
2013年,離職創業的肖文杰找到了老鄉羅敏。向他展示了分期樂平臺的模式,并邀請他加入。
沒有想到,羅敏非但沒有加入,還在幾個月后,克隆出來一個名為趣分期的平臺,雙方展開了直接的對抗。
兩年后,憑借更迅猛的打法,羅敏拿到了螞蟻金服的投資,抱上了最大金融科技公司的大腿。
2017年10月,羅敏先一步登陸資本市場,直到兩個月后,肖文杰的樂信才姍姍來遲。身價只有這位老鄉的不到一半。
肖文杰養虎為患,給自己培養了最大的競爭對手。
然而,故事并沒有這么簡單。
監管收緊之下,樂信和趣店的校園業務紛紛面臨轉型。不安分的羅敏嘗試汽車分期、奢侈品電商、在線教育等等,均已失敗告終。
肖文杰選擇堅守業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分期樂并沒有完全放棄校園業務,2020年,新華社發文《禁令之下,校園貸披馬甲依然橫行》,文章中,舉例了樂信旗下分期樂違反規定向在校學生放貸。
校園分期的確幫樂信完成了原始積累,鼎盛期的2019年三季度,樂信32億營收就可以實現7.2億凈利潤,凈利潤率高達22.5%。從消費分期轉型消費金融助貸,樂信幾乎是無痛轉型。
8年后,兩人的大考迎來交卷時刻。頻繁跨界的羅敏,拖垮了趣店的利潤,如今主營業務只有2500萬元左右,虧損更是家常便飯。
與之相比,聚焦助貸的樂信,卻成功讓肖文杰賺得盆滿缽滿。2025年二季度,樂信凈賺5.1億,同比增125%,連續5個季度環比增長。
攻守之勢徹底扭轉,肖文杰也進入到躺平穩賺的階段。
一年半分紅過億
最近幾個季度,樂信利潤水平不斷提升。二季度實現凈利潤5.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8%。這是最近14個季度的新高,也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翻番式增長。
上半年,樂信凈利潤達到9.4億,每天凈賺519萬元,盈利表現比此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凈利潤率從6.2%大幅增加到14.3%,大幅增加8.1個百分點。
在這種情況下,樂信果斷提高了分紅比例。
在半年報中,董事會批準了每股0.097美元(每ADS0.194美元)的股息,按照這樣的股息計算,樂信上半年拿出了25%的凈利潤用來分紅。
肖文杰顯然是最大的受益者。根據年報披露的持股比例,他持股23.9%,半年拿到的分紅高達5632萬元。
樂信的分紅是每半年一次,目前已經連續三個半年度分紅,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肖文杰分別分得大約2090萬元、3193萬元(算法:根據財報提供的每股分紅金額,乘以總股本,乘以匯率,乘以肖文杰持股比例),一年半分得1.1億元。
除了肖文杰,總裁吳毅也同樣受益其中,其上半年可以分得1642萬元,同樣是賺得盆滿缽滿。
樂信的管理層似乎并不滿足這樣的比例,財報中特別提到,從2025年下半年開始,現金股息派發比例將提高至凈利潤的30%。
這不是第一次上調分紅比例。去年10月,樂信管理層就曾透露,將明年的分紅比例從當前凈利潤的20%上調至25%。在不到一年內,先后兩次上調分紅比例,入袋為安的心情已經非常明顯。
這可能是包括樂信在內,助貸公司的普遍選擇。
一潭湖水
樂信的業務非常穩定,穩定到已經不得不變現。
從2018年開始,主營業務從分期商城變為助貸業務。樂信布局非常早,享受到了先發優勢。
肖文杰的戰略聚焦,讓樂信守住了基本盤。從目前看,樂信的市場已經平穩,如一潭湖水,偶爾有漣漪,沒有大風大浪。
企業的α增長已經非常不明顯,靠的是整個助貸行業的β增長。二季度注冊用戶數達到2.36億,提取借款的用戶量3520萬,回顧最近10個季度,這兩項數據幾乎是一條平滑向上的曲線。
活躍用戶指標最近幾年處于波動中保持平穩的狀態,二季度為470萬人,雖然同比有所增加,但拉長時間,這項數據并不算突出,沒有恢復到以往的水準。
其他數據也處于正常波動。超過90天的逾期率為3.1%,同比環比都有所好轉,但這仍然處于正常范圍內,甚至不如2023年前后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樂信的主營業務貸款手續費及服務費22.7億,同比下滑15%。直接導致了整體營收的下滑,35.9億元的收入同比下滑1.46%,這是連續兩個季度下滑。
不過,由于基本盤穩定,特別是技術授權服務收入大幅增加了55%,促使樂信的業務波動很小。
最近9個季度,樂信的營收基本都在30-37億元的區間,很少有變化。
相比其他助貸平臺,樂信幾乎沒有海外業務,因此,多數時間都處在存量業務的經營中,沒有太大的變數。
助貸新規可能是一個關鍵變數。
助貸新規要求,商業銀行對合作機構實行白名單管理,目前,不少銀行披露了名單,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尚誠消費金融、寧銀消費金融、徽商銀行、廣州銀行、梅州客商銀行、金美信消費金融、江蘇江南農商行、億聯銀行等11家銀行的白名單中,都有樂信的名字。
這是早期跑馬圈地的功勞。
業內人士認為,助貸新規有助于強化頭部平臺的市場地位,推動行業集中度提升。但除此之外,助貸新規要求借款成本需統一計算,綜合費率設限、借款成本透明,平臺不能隨意加價,這對平臺的規范經營提出更高的要求。
顯然,未來頭部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樂信需要通過更好的風控能力、服務能力獲得客戶,并通過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保住利潤。
CTO辭職
二季度的財報中,CTO陸勇的辭職,不算是好消息。
樂信提到,陸勇因為個人和家庭原因提交辭呈,辭去公司首席技術官的職務,2025年9月30日生效。樂信暫且未公布繼任者人選。
陸勇在金融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2021年2月加入樂信,全面負責公司技術研發體系管理。從履歷看,陸勇比較不安于現狀。
2003年,陸勇加入微軟,隨后加入Facebook擔任高級軟件工程師。2014年,陸勇回國加入新浪微博任廣告部總經理,此后相繼在51Talk、新浪移動擔任首席技術官,平安人壽保險首席信息官。
在樂信期間,陸勇主要貢獻的是AI技術。2023年,樂信推出LexinGPT平臺,在電銷、客服、催收等場景實現AI全流程覆蓋。
在DeepSeek出圈前,樂信很早就發現了其技術能力。今年,樂信成為首批將DeepSeek應用于金融行業的企業,打造了奇點模型。
陸勇的離職,對于樂信的戰略影響不算小。2025年的兩個季度,樂信在財報中都強調了AI技術。肖文杰特別提到,未來將在各項運營中部署人工智能以提高效率。
顯然,電銷、客服、催收等領域,都是人力成本的主要方面,通過AI功能代替一部分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同時提高利潤。
今年二季度,樂信的流程處理和維護成本為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8%,這是樂信最大的營收成本。這部分業務能夠進一步優化,對于樂信的利潤會帶來更大的確定性。
在業績展望中,樂信特別提到,預計2025年全年的凈利潤將實現顯著同比增長。相比于經營規模的提升,利潤是樂信最有把握的選擇。利潤的提升也意味著管理層可以從中得到更多收益,這對于業務已經基本穩固的樂信,是眼前更現實的選擇。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