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領先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卜快跑捷報頻傳。
2025年7月26日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蘿卜快跑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并拿到上海新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示范運營牌照。
8月5日,蘿卜快跑又官宣與Lyft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歐洲市場部署數千臺無人駕駛汽車,進一步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化落地。據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Lyft總部位于美國舊金山,是與Uber齊名的最大全球網約車巨頭。
合作宣布后,Lyft一躍成為了“蘿卜概念股”。美東時間8月4日,Lyft股價報收14.08美元/股,上漲3.38%。8月5日盤前,Lyft股價繼續漲超2%。

對于此次合作,Lyft CEO David Risher社交媒體興奮發文,表達了對雙方合作的美好期許。

▲圖:Lyft CEO推特發文
值得注意的是,與Lyft達成合作前, 7月15日,蘿卜快跑剛宣布與Uber達成戰略合作,在全球多個市場部署數千臺無人駕駛汽車,率先實現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化落地。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蘿卜快跑也面臨不小的競爭壓力。目前,全球自動駕駛賽道狼奔冢突,在美國寬松政策的助推下,特斯拉、Waymo等企業正飛速擴區,訂單激增。作為全球無人駕駛行業的領跑者,蘿卜快跑正與其他兩大玩家在全球市場激戰。
如果可以得到更多國內利好政策扶持,蘿卜快跑有望帶領中國無人駕駛企業,重新定義全球出行版圖。
Uber之后,牽手Lyft
蘿卜快跑率先實現全球規模化落地
如果要總結蘿卜快跑2025年以來的發展脈絡,“全球化”與“規模化”是繞不開的關鍵詞。
早在2025年3月底,蘿卜快跑就相繼宣布落地迪拜、阿布扎比,在迪拜市區部署超1000臺全無人自動駕駛汽車,并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阿布扎比規模最大的無人車隊。
5月中旬,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百度正積極推動蘿卜快跑擴展至瑞士與土耳其,加快海外步伐。據悉,百度已籌劃在瑞士設立實體公司,作為其無人駕駛業務出海歐洲的前哨站。
一個月后,(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署發布消息稱,蘿卜快跑已獲批在香港東涌指定路段和時段開展測試。這是繼4月底擴大在(中國)香港的測試區域后,蘿卜快跑在港發展取得的又一全新突破。
近期,蘿卜快跑又與Uber、Lyft等覆蓋世界交通網絡的出行巨頭合作,進入以德國、英國為代表的歐洲,以及中東、亞洲等市場。
蘿卜快跑已率先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了無人駕駛汽車的規模化落地。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并非只有蘿卜快跑一個重量級玩家。目前,美國的Waymo、特斯拉等企業也正緊鑼密鼓地開展無人駕駛汽車的試運營。
天眼查媒體綜合信息顯示,Waymo已在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鳳凰城、奧斯汀、亞特蘭大等城市開啟規模化運營,擁有1500輛汽車,每周提供超25萬次付費出行。接下來,Waymo計劃進入華盛頓、拉斯維加斯等城市。
自2025年6月22日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開啟試運營后,特斯拉的Robotaxi業務也正積極謀求拓寬運營范圍,目前正計劃覆蓋奧斯汀更多地區,并申請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展測試和運營。
據悉,目前在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已呈現蘿卜快跑、Waymo、特斯拉三強爭霸的格局。其中蘿卜快跑已率先走出國門、深入世界各地,實現了無人車的全球規模化落地,無疑是行業的領跑者。
無人駕駛+大模型
蘿卜快跑搶跑行業的關鍵“密鑰”
蘿卜快跑可以率先實現無人車的規模化落地、領跑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并非偶然,很大程度上是其在技術、安全、成本等維度具備出眾的比較優勢。
作為最早一批押注無人駕駛技術的企業,百度在該賽道耕耘十數年,這使得蘿卜快跑對于無人駕駛技術的積累和理解,遠超一般企業。
比如,在技術方案的選擇上,蘿卜快跑并沒有循規蹈矩地選擇傳統的“純視覺+規則式”路線,而是成為了全球唯一“無人駕駛+大模型”玩家。
硬件層面,蘿卜快跑的無人車采用多傳感器策略,擁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軟件層面,借助具備強大學習能力的大模型技術,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技術更具靈活性。凡此種種,決定了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技術具備極強的安全性以及適應能力。
由于搭載了海量靈敏的傳感器,并與預先繪制的高精地圖深度融合,蘿卜快跑的無人車擁有出眾的精度、冗余和可靠性,可以輕松應對復雜城市環境以及極端天氣場景。
天眼查及官方資料顯示,最近兩年,在中國復雜路況下,蘿卜快跑實際車輛出險率僅為人類司機的1/14。目前,蘿卜快跑累計安全行駛超1.7億公里,提供超1100萬次安全出行服務。
不止安全性極佳,大模型加持,還使得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技術擁有極強的泛化學習能力。眾所周知,世界各地采取不同的出行政策。比如,有的地區右舵左行、有的則是左舵右行。如果依靠規則式算法,無人駕駛企業只能通過手敲代碼的方式,調整旗下無人駕駛技術的適應能力,效率極低。
反觀蘿卜快跑,依靠大模型靈活的泛化學習能力,可以快速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城市級全域復雜場景覆蓋。比如,2024年11月,蘿卜快跑獲得香港首批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并開啟道路測試,快速打通右舵左行地區。香港運輸署最新評估,蘿卜快跑在不同道路場景中表現穩定,安全行駛里程已超15000公里。
出眾的適應能力以及極高的安全性,為蘿卜快跑拓寬全球市場鋪平了道路。2025年3月25日,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到訪亦莊Apollo Park,并在北京高峰時段的公開道路上試乘了蘿卜快跑第六代無人車,由衷贊嘆道“非常好,這就是未來!”,并發出邀約,“歡迎蘿卜快跑來新加坡。”
除此之外,蘿卜快跑還考慮到了前沿技術如果想大規模推廣,不能忽視市場對于使用成本的承受能力,在加碼前沿技術的同時,還致力于降低無人車的成本。
官方資料顯示,與上代車型相比,蘿卜快跑第六代車的成本下降60%,單價僅2.8萬美元,僅為Waymo的七分之一,營運成本降低30%,服務成本降低80%,單日成本從533元下降至270元。
要知道,特斯拉規劃中的最早于2026年量產的Robotaxi,成本也需要約3萬美元。現如今,蘿卜快跑就能打造成本僅為2.8萬美元的無人車,很大程度上說明,其具備極強的先發優勢。
卓越的技術實力、可靠的安全保障,以及更低的落地成本,共同構筑了蘿卜快跑率先推動無人駕駛汽車全球規模化落地的堅實壁壘,也讓其成為了引領全球智能出行變革的重要力量。
全球無人駕駛大勢所趨
政策東風必不可少
之所以科技行業掀起了Robotaxi“軍備賽”,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無人駕駛技術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或將顛覆全球出行產業。
高盛披露的數據顯示,預計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達400億-45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60%。
而科技大國如果想持續領跑全球無人駕駛產業,不能僅寄托于科技企業憑自己的力量,在實驗室中不斷深耕無人駕駛底層技術,還需要為這些企業提供適宜的政策環境,為前沿技術保駕護航。
以美國為例,該國的Waymo、特斯拉等無人駕駛企業均將Robotaxi服務的前哨戰設在了得克薩斯州奧斯汀。這主要是因為,2017年后,德州通過了專門立法,企業可以在無額外審批、無駕駛員的前提下,在公路上直接測試無人車。
憑借寬松、適宜的政策,Waymo、特斯拉正“兇猛成長”。在奧斯汀首次推出Robotaxi服務不到一個月,特斯拉服務區域就首次擴張,從20平方英里,擴大到42平方英里。
為保持領先優勢,2025年7月,Waymo對外表示,將奧斯汀的服務覆蓋范圍從37平方英里擴大到90平方英里。一個月后,特斯拉再次擴大奧斯汀的Robotaxi服務區域,面積達80平方英里,覆蓋多個郊區地帶。
顯而易見,盡管Waymo、特斯拉無人駕駛技術的實力、成本相較蘿卜快跑有一定差距,但這些美國企業并沒有束手就擒,而是積極借助政策優勢小步快跑,以圖縮短和蘿卜快跑之間的距離。
這也給我國的無人駕駛技術發展提供一個思路。企業鉆研技術之外,政策層面也應及時跟進,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助力企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王先進就表示,“當前正值全球自動駕駛發展窗口期,機會稍縱即逝,我國自動駕駛技術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應該積極支持產業發展,進一步加強技術優勢,在技術應用、政策法規、產業發展上實現全面領先。”
相關主管部門可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測試與準入規范的統一進程,構建全國統一的道路測試規則、數據接入機制和安全評估體系。同時,應推動測試資質在多地實現互認,減少企業重復測試的資源浪費,營造更加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加速中國自動駕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寫在最后
如今,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科技企業經過十數年的潛心蟄伏,終于成功領跑全球無人駕駛產業。
不過,美國的Waymo、特斯拉的等企業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利用政策優勢,迅猛發展,以圖追上蘿卜快跑。
在此背景下,中國如果想拿到無人駕駛技術的話語權,就需要在政策與立法層面,給以蘿卜快跑為代表的無人駕駛企業提供更多針對性扶持,構建有力的制度支撐體系。
相信隨著政策逐漸發力,蘿卜快跑將在全球無人駕駛競賽中鞏固領先優勢,進一步夯實中國智能出行在全球科技競賽中領先的戰略地位。(安輿)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