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楠
編輯|彭孝秋
2022年,從大疆離職的陳逸奇正尋找創業方向。
當時,正是割草機器人關注度上升時點,陳逸奇也進行了深度調研。但他發現,真正的增量機會在北美,不在都高度關注的歐洲。
由于北美傳統割草機在智能升級、自動化轉型等方面更滯后,但當地用戶對高效、便捷割草工具的需求日益顯著,兩者之間存在的明顯落差,孕育出龐大市場機會。
當然,這個判斷背后有數據支撐。根據Statista報告顯示,在全球約2.5億個庭院花園中,美國以1億個庭院的規模占據了40%市場。
這是個最大、也最難攻克的市場。盛行的郊區文化造就了大量單戶住宅,北美平均庭院面積遠超歐洲國家。對于那些體型小巧的自動化設備,偏好“大即是美”的美國用戶習慣報以本能的懷疑,加上從北部嚴寒到南部酷暑的多樣氣候培育出格外旺盛粗硬的草種,用于歐洲的智能割草機在這里顯得力不從心。他們需要的是能征服動輒數英畝廣袤草地的強力解決方案。
除了市場機會外,陳逸奇也判斷道,“先解決用戶信任與體驗,再逐步升級”會是更好的切入點。所以他創立的縱貫創新首款產品,采用了半自動化方案+輔助駕駛方案為切入點:給割草機器人配備用戶可控的遙控器,讓操作更貼合用戶習慣以消除質疑,在此基礎上提供輔助駕駛功能,降低操作門檻;同時將硬件性能作為核心突破點,優先解決切割、脫困等基礎功能痛點。
![]()
縱貫創新Mowrator S1(圖源/企業)
其它玩家更多選用的是全自動化。或許正因為這種差異化,縱貫創新Mowrator S1遙控智能割草機在Kickstarter籌集了百萬美金,并實現3個月內全部交付,截至目前,累計出貨量已達數千臺,是少有的穩定批量發貨并實現盈利的玩家之一。
不盲從成熟市場的短期紅利,轉而深耕有長期價值的藍海領域。在陳逸奇看來,跳出 “依賴供應鏈成本優勢、內卷生產制造” 的傳統路徑,轉向微笑曲線兩端,真正從0到1聚焦產品定義、研發與品牌建設,這種戰略選擇更契合新一代創業者的轉型邏輯。
“如果說上一代創業者依托的是制造能力,那我們這一代則更注重以技術理解消費者需求,通過創造新價值獲得合理利潤,再反哺研發迭代,形成正向循環。”陳逸奇說。
以下是硬氪同縱貫創新CEO陳逸奇的對談實錄,內容經編輯: 錨定北美市場
硬氪:縱貫創新成立于2022年,在那個節點進入割草機賽道,你們看到了什么機會?
陳逸奇:2022年起,有多個團隊陸續入局割草機器人賽道,包括2024年眾籌市場也涌現出不少同類產品。
我們是該領域少數在眾籌結束后能立即交付的創業公司,且產品客單價保持較高位、平均客單價達2400美金。從切入賽道之初,我們便判斷歐洲市場會陷入同質化競爭,因此將目標鎖定美國市場。
事實也印證了這一判斷。歐洲經富世華等傳統品牌長期培育,用戶對產品形態已有固定認知,但其升級多停留在 “埋線改無線”“增加GPS與視覺功能” 等微創新層面;部分頭部品牌雖出貨量可觀,但成本壓力大,若遇庫存積壓,甚至需降價20%-30%清貨,陷入典型的價格內卷。
反觀美國市場,由于缺乏成熟產品定義,從產品形態到技術路線需要全新設計。雖然前期投入大、技術挑戰高,卻能避免同質化競爭。
創業本質上是不斷做選擇的過程,正確的選擇比純粹的努力更關鍵。我們始終認為,避開內卷選擇一條更難的路,反而獲得更長遠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硬氪:此前有數據顯示,北美割草機器人的滲透率約2%,部分廠商對做用戶教育是心存顧慮的,你們呢?
陳逸奇:毫無疑問,美國市場的場景難度更大:它的地形復雜度高、用戶需求多元,對技術的要求也更為嚴苛。
我們在線下走訪、與當地用戶溝通時發現,他們對割草機器人普遍存在信任壁壘,擔心機器人無法完成自家草坪的割草工作。
這種 “不信任” 是其市場的核心痛點,也是機會所在。當你的產品證明了機器人能高效完成割草任務,市場自然會隨之打開。
硬氪:縱貫創新跟友商的最大差異是,你們首款產品并不是全自主方案。
陳逸奇:我們第一代產品定位 ——傳統割草工具的升級替代品,采用遙控模式、專門解決斜坡割草這一長期未被妥善解決的痛點。這與行業內直接做全自主方案的思路不同。
![]()
用戶使用Mowrator S1遙控模式集葉中(圖源/企業)
硬氪:為什么采用遙控方案?
陳逸奇:事實上在美國,割草是一種文化,是Family Day的重要活動,能帶來解壓感。我們瞄準的用戶,是那些喜歡動手、享受DIY樂趣的群體。
過去割草的操作難度大,存在安全隱患。人工在斜坡上手推易崴腳、耗費體力,駕駛設備也可能發生翻車事故、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只做傳統手推式割草機升級,其創新空間有限——即便優化推力、減輕重量,用戶仍需暴露在陽光、粉塵中,甚至可能因草屑過敏產生不適。
增加遙控器后,用戶無論在舒適的室內還是戶外屋檐下,都能輕松實現對割草設備的精準操控,從危險環境和不良體驗中解放出來。
其中,我們的遙控器方案并不是直接采買,而是基于割草場景自研。首代產品遙控器可達到大疆級別的操控精度,兼具防水、防塵性能,手感與安全性經過優化后使用體驗也更好。
硬氪:從外形上看,Mowrator S1(縱貫創新首款產品)看起來像一輛小汽車、機械感很足,這個產品形態是如何定義出來的?
陳逸奇:一點點試錯迭代出來的。以保險杠為例,傳統割草機的防撞設計多借鑒掃地機中較為簡易、零散的思路,通過橡膠柱連接浮動蓋與主機的方式,不僅外觀簡陋,防護效果也有限。
Mowrator S1前端的防撞條中,我們采用電子皮膚方案,設備碰撞到人、動物或物體時會立即停止運行。這一模塊由3位員工耗時一年完成,系統化工程難度大、成本也很高,但體驗提升顯著。大面積的防護設計能給用戶帶來充足的安全感;同時支持模塊化更換,若部件損壞可單獨替換,無需整體更換。
輪子方面,我們采用四輪底盤設計,動力輸出與抓地性能更強,能輕松應對坑洼、碎石等復雜地形,爬坡能力表現也更好。
硬氪:整機體型也更大,是否是出于對北美用戶偏好厚重型產品這一特點的考量?
陳逸奇:從市場來看,不同品牌的產品形態差異多源于刀盤選擇:部分主打歐洲市場的品牌延續傳統工具的 “小甩刀” 設計,刀盤尺寸較小;也有采用旋刀式方案,但可能存在漏割、刀片碰撞等問題。
我們考察時看到,由于北美草坪面積極大,小尺寸機器在這樣的場景中顯得格格不入;還調研了Home Depot等渠道數據,發現21英寸規格的割草設備在市場接受度最高、銷量領先。
因此,Mowrator S1的產品結構方向就明確了——采用21英寸刀盤。這個參數是割草機器人整體架構的關鍵,直接決定了機器的外形、重量及核心性能,電機功率、電池動力等配套組件需圍繞其匹配,形成完整的動力系統。
目前我們在刀盤設計及配套系統開發上已形成先發優勢,業內尚未有品牌采用與Mowrator S1相近的大尺寸刀盤方案。但我相信,隨著各家對大草坪作業需求的認知加深,硬件結構設計也會逐漸形成共識。
硬氪:功能體驗方面有哪些差異化?
陳逸奇:Mowrator S1可應對38度斜坡場景,還將推出能支持45度斜坡作業的新輪胎配件,基本覆蓋所有斜坡需求;加上1600瓦的切割功率保證切割質量,灌木叢、河岸邊等惡劣環境也能處理。
![]()
可覆蓋多種斜坡需求(圖源/企業)
具體功能上可完成割草、清掃落葉等任務,對于掃雪這類低頻需求采用輕量化設計,通過增加模塊滿足基礎清掃。后續我們將增加處理庭院垃圾、修剪花草樹枝等更多能力。
硬氪:目前銷量怎么樣?
陳逸奇:自Mowrator S1發布后,累計出貨量達數千臺,2025年銷售額較去年增長超5倍;產品退貨率僅0.5%,售后率也控制在5%以內。商業化首年即實現3月收支平衡,有望今年實現盈利。
做好基礎功能
硬氪:當市場上多數廠商都在做全智能自動化割草機,你們選擇半自動化路線,期間會有自我質疑或焦慮么?
陳逸奇:關于首款產品“應該長成什么樣”,團隊內曾反復討論。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今的全自動割草機器人是否能讓用戶 “無憂割草”?
技術迭代是必然趨勢,但做好當下的產品、獲得用戶選擇,才是根本。我們認為 “先做好基礎功能,再談進階創新”很重要,如果割草機器人連最基本的割草都做不好,何談機器人化、自動化?單純在技術或參數上內卷毫無意義,最終只會陷入競底困境。無非是比對手價格低一點、某項參數高一點,這不是價值創造。
這種認知讓我們有了清晰的路線圖:第一代產品聚焦機械創新,力爭在核心性能上做到行業第一;第二代再推進全自主功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迭代。
回歸用戶需求,只要遵循這一邏輯,就不會因外界變化而焦慮。
硬氪:割草機器人量產是許多廠商在交付階段面臨的一大難題;對創業公司而言,尋找適配的供應鏈難度大么?
陳逸奇:我們在供應鏈管理上有明確的方法論。盡管初期沒有現成的供應鏈資源,但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是首選。比如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配套的供應商,這類企業的生產標準、品控能力和交付穩定性經過了高要求場景的驗證,合作可靠性更強。
選供應商也是 “選擇大于努力” 的過程,要在無數次篩選中判斷對方的賽道匹配度、行業經驗、年產值規模及技術能力是否與我們的需求契合。優質供應商會基于自身標準,反向評估我們的合作價值。
這種相互篩選能保障后續生產的穩定性,避免在產能爬坡階段消耗過多時間。
硬氪:早期單量較少的情況下,你們的成本問題怎么解決?
陳逸奇:成本控制的關鍵在于 “設計先行”,是由設計方案標準決定的,而非單純依賴供應鏈壓縮。如果設計本身存在成本隱患,供應鏈再努力也難以顯著降本。良率和產品質量也是如此。
在產品初期就考慮各類場景,包括失效場景,通過正向分析制定解決方案;再設計實驗,提前驗證可靠性與量產可行性,避免將未經驗證的產品推向市場。
我們在Mowrator S1和正研發的第二代全自動產品定型前,就已經完成供應鏈的匹配與驗證,來有效規避交付延遲、良品率低等問題。
硬氪:產品迭代路徑方面,你們有什么規劃?
陳逸奇:第一代產品攻克了兩大核心痛點,一是切割能力、這是割草機的核心功能;二是脫困與爬坡能力,針對北美惡劣的草坪環境,采用全金屬架構打造機身,確保設備運行穩定,足以應對當地復雜地形。
這種產品迭代邏輯類似人體機能進化,已經具備強健的 “身體”和靈活的 “小腦”。下一步我們聚焦的是 “大腦” 能力升級:讓設備具備環境感知、定位與自主決策能力,實現從 “受控操作” 到 “自主運行” 的跨越。
![]()
Mowrator S1在海外展會上(圖源/企業)
硬氪:實現跨越的難點是什么?
陳逸奇:“大腦” 研發現階段最大的挑戰在于數據。感知與決策能力依賴大量數據訓練,但出海場景下,數據收集面臨合規性限制。我們目前主要依賴開源數據及自主合規收集的數據推進研發。
硬氪:預計第二代全自動化款的智能割草機什么時候會上市?
陳逸奇:計劃在明年旺季推出。目前還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因為產品必須經過充分的迭代與驗證,用戶不是不成熟產品的測試者。
事實上,業內存在一些不良現象。部分廠商用概念產品發起眾籌,卻無法兌現交付承諾;還有將未成熟的產品推向市場,讓用戶做小白鼠。這種行為不僅是 “劣幣驅逐良幣” ,還讓真正踏實做產品的企業陷入困境,也損害中國企業的整體口碑。
我們更愿意踏實做產品,充分測試、好好打磨再上市。眾籌對用戶做出了承諾,就要能兌現。我們很在乎這個羽毛。
不被短期節奏推著走
硬氪:縱貫創新目前線上和線下的營收占比如何?
陳逸奇:線上為主,線下也會做持續拓展。
關于線下渠道布局,我們的思路是聚焦專業園林工具經銷商。這類渠道對園林工具品類更了解,也更能精準觸達目標用戶。
不可否認的是,海外線下經銷商存在分成比例較高的情況,創業公司品牌合作難度較大,但我們并不擔心。一方面,Mowrator S1具備強差異化優勢,且毛利率足以支撐渠道分成成本;另一方面,合作過的經銷商實際體驗后也對我們認可度很高,合作意愿較強。
割草機器人屬于補充性品類,在店內引入不同廠商的產品既能豐富品類,又不會沖擊原有業務,所以大部分經銷商對合作的態度還是蠻開放的。
硬氪:北美之外,Mowrator S1在歐洲市場的表現怎么樣?
陳逸奇:歐洲與北美的用戶畫像存在顯著差異。歐洲用戶年齡層整體偏高,對產品配件的需求更大。
從市場結構來看,歐洲市場90%為個人消費者,僅有10%用于商業場景。一個是當地人力成本更高,且用戶對產品的認知和接受度較好;加上歐洲老年人口比例較高,缺乏廉價勞動力,用戶對高效割草工具的需求比美國更突出。
對我們而言,B端其實也是 “采購量更大的C端客戶”。由于目前資源與精力有限,我們仍先聚焦C端用戶,只要消費者需求被充分滿足了,相信B端客戶自然會主動找上來。
![]()
海外用戶線下測試Mowrator S1(圖源/企業)
硬氪:用戶洞察怎么做?
陳逸奇:我們用的都是“笨”方法——直接和用戶聊天。
目前技術、市場同事,包括我都會定期到一線接觸用戶、去美國實地調研。今年還建了用戶群,用戶會主動在群里提出需求,比如希望開發特定配件、優化耗材等,我們會據此開發產品并邀請用戶測試反饋。
硬氪:近幾年歐美用戶有發生什么轉變么?
陳逸奇:部分歐美用戶確實愿意陪伴品牌成長迭代,但這樣的人群正在變少。
眾籌平臺的變化也能反映這一點。早期的眾籌平臺是創新者的支撐陣地,用戶愿意為創意和點子買單;如今它已逐漸成為主流消費渠道,用戶變得挑剔,多是為 “嘗鮮” 或 “折扣” 而來。這種變化也推高了創業門檻——不再是有個想法、做個PPT就能獲得支持,現在的創業者更需要實打實的能力。
市場留給創業公司的容錯空間在縮小,甚至可能出現 “一款產品定生死” 的情況。對技術難度高的產品而言,既要保證足夠的驗證周期,又要維持生存,確實極具挑戰。
硬氪:有什么好的解決方案么?
陳逸奇:應對這種挑戰的方法是 “走窄門”,避開擁擠的方向。比如大家都聚焦歐洲市場時,我們選擇深耕北美;大家扎堆做全自主方案時,我們先從遙控模式切入。
硬氪:多數時候用戶會 “既要又要”。
陳逸奇:所以創業本質上是一項綜合能力考驗。可以有短板,但必須有能力逐步補齊;每個核心環節如產品、供應鏈、用戶洞察等都要有基礎支撐,才能存活。
市場是相對公平的。只要你的產品能真正滿足用戶需求,以用戶洞察為核心推進,就能獲得支持,進而優化產品、搭建組織等其他維度的能力。這是所有創業的原點,其他能力都能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
硬氪:有觀點認為,割草機器人進入某一市場的先發優勢很重要,你怎么看?
陳逸奇:我們還是堅持從自身產品能力出發。如果單純為了“先發制人“、推一款不成熟的產品,后果將是災難性的。看似在搶占市場,實則是在消耗品牌口碑,既不符合商業常識,也無法持續。
做產品的核心是保持正向積累,不要被資本或市場的短期節奏推著走。如果市場足夠大,任何時候以優質產品進入都不算晚;若市場規模有限,也不必勉強入局。沒必要急于搶占所謂的 “市場位置”。
今天我依然相信,沒有哪家公司能壟斷整個市場,總會有用戶因差異化需求選擇我們,但前提是產品本身足夠好。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