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
北京時間8月4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軟件巨頭微軟上周發布的出色業績,鞏固了它作為AI熱潮最大贏家之一的地位,推動市值站上4萬億美元。更讓投資者欣慰的是,微軟其他沒那么引人注目的核心業務同樣表現不俗。
在AI競賽之外,微軟正從企業客戶對常規技術的投入中獲取豐厚收益,這一直是該公司的一大盈利點。
眼下,許多公司正從自行購置IT設備轉為通過微軟的云計算服務租用設備。此外,他們還在租用更多常規計算設備,以支持其AI項目,比如用于數據存儲的硬盤。
非AI業務強勁
微軟云業務Azure近期實現了強勁增長,其中很大一部分正是來自這些非AI服務。在截至今年3月的第三財季,Azure收入同比增長了33%,其中超過一半來自非AI服務。截至6月的第四財季,微軟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9%。雖然微軟并未披露云服務增長的細分數據,但表示“核心基礎設施業務”(微軟術語中指的是非AI云服務)是主要驅動因素。
微軟非AI業務的增長不只有云服務,其Microsoft 365商業云業務(為企業提供遠程訪問的Word、Excel等辦公軟件)在第四財季同比增長16%,高于上一季度。面向消費者的辦公軟件收入增長了20%,創下近年來最高增幅。

微軟Azure收入增長中的AI、非AI業務構成
從某種意義上說,投資者可能更希望看到由AI業務驅動的增長。畢竟,這正是微軟市值飆升的關鍵原因。但是,科技公司的股價如今過于依賴AI。若它們能持續擴大其他收入來源,其財務基礎將更加穩固。
微軟的非AI業務也受益于AI業務創造的協同效應。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在上周三表示,公司面向Word和Excel等軟件推出的Copilot AI助手,在第四財季給公司帶來了創紀錄數量的新用戶。即使Copilot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這些用戶中的許多人也可能會繼續使用微軟的非AI軟件。
高利潤率
微軟還有一個利好因素:非AI業務的利潤率遠高于AI業務。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分析師馬克莫德勒( Mark Moerdler)估算,微軟第三財季Azure服務中非AI業務的毛利率約為73%,而AI業務的毛利率僅為30%到40%,因為建設AI基礎設施的成本極高。
幸運的是,微軟利潤更高的非AI服務的需求似乎仍然相當強勁。今年年初,整體IT支出的相關指標表現較為疲軟,因為企業在權衡特朗普總統的關稅影響,同時也對全球經濟狀況感到擔憂。不過到了第二季度,企業態度似乎已有所改善。
今年7月,瑞銀對云計算客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客戶對支出的態度“明顯改善”。調查指出,大多數客戶正在推進將計算工作遷移到云端的計劃,這與4月份調查中顯示出的猶豫情緒形成了反差。

微軟與云對手的半年股價表現
從長期來看,云計算無疑會朝著有利于微軟的方向發展,并充分發揮微軟的優勢。盡管微軟的競爭對手亞馬遜和谷歌也在迅速增長,但它們沒有微軟那種廣泛的企業級軟件產品組合,這些軟件產品提升了微軟在云服務領域的覆蓋面,即便是在AI以外的領域也是如此。
亞馬遜上周四表示,其云計算部門在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速為17.5%,未達投資者預期,迫使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就Azure的強勁表現做出回應。他表示,Azure近期的季度表現優于AWS“不過只是暫時現象”。上周五,亞馬遜股價大跌約8%。
對微軟投資者而言,問題不再是公司前景如何,而是估值是否合理。自4月初以來,微軟股價已上漲近40%,使其預期市盈率超過了33倍。這一估值水平略高于亞馬遜,且遠高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后者的預期市盈率大約為18倍。
投資者應該更容易接受微軟的高估值,因為微軟的成功不僅僅依靠AI,這家軟件巨頭的業績亮點遠不止于此。(作者/簫雨)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科技。想看深度報道,請微信搜索“科技”。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