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車企CEO辭職常有,但轉行賣包的確實不多。
前段時間,雷諾集團發布聲明,以一種體面的方式官宣CEO盧卡·德·梅奧將在執掌集團5年后正式卸任,并對他帶領雷諾集團復興的一系列舉措,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但其中的關鍵,是這句“尋求汽車行業之外的全新挑戰”——

沒錯,這位輾轉汽車行業30多年的資深老將,居然要去開云集團當CEO了!

說到開云集團,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何方神圣。但如果我說到古馳Gucci、圣羅蘭Saint Laurent、巴黎世家Balenciaga這一票奢侈品牌,大家肯定就明白了。

此消息一出,立刻在歐洲商業界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短短的一天之內,開云集團股價收漲11.76%,雷諾集團股價收跌8.69%。這番資本市場上的動蕩,也折射出盧卡本人的價值:
開云集團,真的是“撿到寶貝”了。
01. 拯救者
能讓一個大型奢侈品集團,對一位跨界空降而來的CEO欣喜若狂,盧卡作為高管的本事,顯然不只是“有兩把刷子”而已。
甚至可以說,他在歐洲汽車業這30多年里,是一名久經考驗的“戰神”!

歷數盧卡·德·梅奧的工作履歷,可以發現58歲的他,職業規劃非常明確——
自90年代初,他從全球排名第7的博科尼大學(頂級的商學院)畢業后,就一直在汽車領域深耕。
但每隔幾年,他都會先干一票大的,然后憑借老東家的業績跳槽到新東家,實現更遠大的商業抱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經理人。
這種職業經理人有別于“進哪家企業、就在哪家企業干一輩子”的親衛隊,他們特別像雇傭兵:就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解決完問題拿錢走人,非常簡單粗暴。

而盧卡能在巨頭之間輾轉、職位一路升到CEO,也從側面印證了他的個人能力。
2002年,盧卡進入菲亞特集團,出任集團首席營銷官,以及藍旗亞品牌負責人。

當時,菲亞特集團正面臨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
在盧卡來之前的2000年,菲亞特就已經陷入了61億美元的“債務黑洞”,經營狀況可以說是跌落谷底。
為了自救,菲亞特把20%股份賣給了通用汽車,換來了24億美元“救命錢”,還簽了份“賣身契”,允許通用汽車在2004年后“以合理價格”,收購菲亞特剩余的股權。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菲亞特倒閉,不僅會對意大利的經濟和就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家百年汽車品牌也有可能將不復存在。

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整個菲亞特集團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救,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裁掉上萬名員工、關閉或重組12家工廠、換掉以CEO為首的多名公司高管等。
短短4年間,就換了三任董事長、四任CEO。
而盧卡,正是幫助菲亞特從危機走向復興的一份子。
在他手上,菲亞特歷史上最為經典的車型之一,菲亞特500于2007年重新推出。

這款經典城市代步小車,在“重生”之后在用戶端的反響堪稱火爆:31個月銷量突破50萬輛,其高性能Abarth版、敞篷版等各版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已突破300萬輛。
從結果來看,2007年推出的這代菲亞特500起到了重塑品牌形象、重振集團信心的作用,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
由此,也促成了大眾集團向盧卡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接替市場營銷總監的位置,甚至還被提拔為奧迪的董事會成員,負責全球銷售與營銷業務。
說到這里,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插曲。

在石油危機的大背景下,大眾抄底收購了一家西班牙品牌西雅特SEAT,讓對方在當地代理生產并銷售帕薩特、POLO等車型。
但在大眾看來,生產貼牌大眾顯然是不夠的——
總不能輝騰換標賓利叫飛馳,途銳換標保時捷叫卡宴,帕薩特換標奧迪叫A4,速騰換標斯柯達叫明銳,高爾夫換標西雅特叫LEON吧?

而巧合的是,西雅特在“貼牌”大眾之前,“貼牌”的是菲亞特……
或許是看重盧卡在菲亞特的背景,也或許是看到了盧卡在造小車方面的天才想法,大眾集團選擇在2015年,讓盧卡接手西雅特擔任董事長。
沒想到,盧卡真的不負眾望,為西雅特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在那段時間里,主打年輕化的西雅特及其高性能子品牌Cupra,完美填補了大眾集團“高端有余、年輕不足”的品牌調性,不僅銷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還成了大眾集團在新興市場上打出的一張王牌,收獲了全球許多用戶的喜愛。

(2019年,西雅特全球銷量超57.4萬輛)
到這里,職業經理人·盧卡的招牌算是徹底打響了。
然而時運的眷顧,決定了盧卡的履歷不會止步于此。他再次臨危受命,前往大廈將傾的雷諾集團,接任CEO。
這之前之后發生了什么,大家可以戳這篇詳細了解:從血虧80億歐元,到年入562億!這家百年車企憑什么絕境翻盤?

簡單來說,在“救火”這項活計上越發爐火純青的盧卡,新官上任之后,當機立斷用復興、創新、變革三把火,重新燒熱了雷諾集團這鍋差點冷卻的百年老灶;
也讓雷諾從2020年“史上最嚴重虧損”的糟糕境地,搖身一變成了2024年為數不多能夠維持盈利增長的歐洲車企,在此之間股價更是上漲了約90%。
至此,一將功成。
02. 跨界?本行!
聊完了CEO,我們再來說說隔壁的開云集團。
現在的狀態,恰似盧卡去到雷諾集團之前——業績壓力山大、急需戰略調整。
2024年,開云集團全年營收171.94億歐元,同比下降12%;更慘的是凈利潤,11.33億歐元的同比下滑62%,直接腰斬。
其中,銷售額占比一半的核心品牌Gucci,2024年營收同比下降23%。這就好比火車頭跑不動了,火車必然失速,也是接下來亟待改善的關鍵點。
所以,盧卡的到來,毫不意外是一件讓雷諾集團惋惜、讓開云集團興奮的事:
有多次成功經驗在前,品牌重振、股價回升,這不馬上就有戲了嗎!
至于為啥開云集團這么認為,這就要提到二者的匹配度了。
首先,現年58歲的盧卡·德·梅奧,他是個意大利人,而開云集團旗下的核心品牌古馳(Gucci)也是意大利品牌。

更加巧合的是,盧卡在汽車行業的職業生涯起點、終點都在雷諾集團這樣一家法國公司,而開云集團同樣也是一家總部位于法國的跨國公司!
當然以上這兩點都屬于加分項,最重要的是,盧卡在汽車行業展現出來的能力——
優秀的品牌管理方案和市場營銷策略,能讓這家奢侈品集團重回高速增長的道路。
細數盧卡的職業生涯,幾款重要的產品如菲亞特500、西雅特LEON、雷諾5,都存在一個共性:在遵循品牌基因的前提下,立足新時代進行重新詮釋和創新。
一言以蔽之,巧妙的復刻。


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首先是可行性極高。
這些百年老店從來不缺經典車型和品牌故事,很多忠實用戶都在關注和期待品牌的新動作,等的就是經典車型能再次推向市場。
其次是成本相對可控。
既然血條已經見底,不必瘋狂燒錢追求極致研發、或是在產品層面降價讓利。以最小的代價在現有框架內修修補補,并輔之以必要的創新即可。
而在奢侈品行業……恰好是相同的邏輯!

(奢侈品的經典也在于品牌基因的傳承)
開云集團要想品牌復興,最迫切的就是針對核心品牌Gucci進行形象重塑,給喜歡它的人一個瘋狂“買買買”的理由,以此帶動整個集團的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
而這剛好跟盧卡一直以來的管理風格所適配。
在雷諾集團,盧卡開出的藥方,就被許多人認為恰到好處又卓有成效。
盡管雷諾集團的改革也涉及到裁員、關廠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手段,但業界對他的評價卻不是大刀闊斧的成本殺手,而是“將雷諾變成了一家規模較小但更靈活的公司”。
尤其是盧卡任期內,還緩和了雷諾集團與日產汽車之間長期緊張的關系,更加凸顯了盧卡作為領導的“端水藝術”。

要知道,汽車可是制造業,更多講求的是產品、是價格。但奢侈品打造的重點則是品牌,有沒有講好故事、有沒有明確的品牌形象,才是銷量和利潤的直接推動力。
如果在汽車行業都能行之有效,那跳槽到奢侈品行業,對擅長管理和營銷的盧卡來說只會更加如魚得水。
開云集團說什么也要將盧卡請過來,也就理所當然了。
03. 順勢而為
對盧卡這種職業經理人來說,跳槽屬于家常便飯。
不過這里除了他們“喜歡追求自我實現”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條暗線:
聰明人,從來不打逆風局。
要知道,當下的全球汽車行業都在面臨電氣化轉型,市場競爭也因中國汽車的加入和全球經濟局勢的動蕩,變得無比激烈。

從2020年開始,歐洲車企乃至零部件供應商就在源源不斷地裁員。甚至因為出現的頻率實在太高,大家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當一家歐洲企業幾千甚至上萬名員工的飯碗不保,站在更高位置上的高管必然難辭其咎:哪怕明知是黑鍋,也不得不背起來。
如果說2022年迪斯之所以離開大眾集團,還有智能化轉型并不明朗的內憂、以及全球銷量下滑的外患這雙重因素,Stellantis集團CEO唐唯實,則是典型的引咎辭職。

有別于盧卡的主動離開、好聚好散,唐唯實多少有些不那么體面。詳情請戳社長這篇:2.8億天價薪酬!最賺錢的車企CEO,竟然只換來一地雞毛?
可見,未來的車企CEO已經不再是職業經理人眼中的香餑餑,而是越來越不好干、風險也越來越大的燙手山芋。
從這個角度看,稱自己“將離開已完成變革、為未來做好準備的公司,在其他領域發揮經驗”的盧卡,或許做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

04. 寫在最后
與此同時,汽車業的“艱難”仍在持續。
雷諾集團在物色新的CEO人選,日產汽車也在評估新的CEO,是否會影響自己和雷諾之間貌合神離的聯盟關系。

不只是雷諾和日產,每一家處于動蕩期的車企、每一名運籌決算的高管、甚至是每一位兢兢業業的普通員工,都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尋屬于自己的最優解。
而所謂的最優解,或許本質也很簡單——
有些人,特別適合完成從0到1的初創階段,典型的就是馬斯克和雷軍;
有些人,則是適合高速發展的階段,比如“車圈鐵娘子”王鳳英;
還有些人,更適合維持住現有規模,比如接班喬布斯的庫克;
也有些人,只適合“挽大廈于將傾”,比如身為職業經理人的盧卡。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