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旺
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ICT制造業重點領域預計增長2500億美元左右,全球ICT制造業增長主要由AI相關領域帶動。
這是人工智能時代為ICT市場帶來的機會,如何在這樣快速增長和變化的市場中抓住人工智能大潮帶來的發展機會,就成了所有ICT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
也是在這時,華為再次在2025年1月1日更新中國政企合作伙伴政策,提出要打造“同路人”文化體系,優質資源向優質伙伴傾斜,共同投入構筑長效競爭力。
“同路人”也是我們在前不久的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5上聽到最多的關鍵詞。

什么是“同路人”文化?
2025年1月1日,在人工智能再次掀起新一波浪潮的新年伊始,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正式對外發布了這一年的合作伙伴新政策。
2025年華為中國政企合作伙伴新政策主要強調了如下四點:打造“同路人”文化體系、優質資源向優質伙伴傾斜、共同投入構筑長效競爭力,以及共建公平公正、陽光透明的合作環境。其中,打造“同路人”文化引起了合作伙伴的廣泛關注。
誰是華為的“同路人”?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吳輝在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5上做了詳細的解釋:
第一,要有共同的理念,“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第二,要有共識的規則,彼此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投入、共同成長,共同服務好客戶的共識規則;
第三,要有共贏的結果,以客戶為中心的“三贏”結果。

不難發現,在華為打造的“同路人”文化體系中,華為是將“以客戶為中心”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希望與“同路人”一起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伙伴+華為”體系。
相較于此前的“伙伴+華為”體系,這是一次聚焦和升級,也是針對當下數智化轉型的又一次凝心聚力。
如今,人工智能產業出現現象級產品的速度依然在加速,今年年初問世的DeepSeek更是僅僅在2-3個月的時間里,token成本已下降超過10倍,企業數智化轉型面臨再次提速。
一邊是數智化已經成為企業轉型的大勢所趨,另一邊則是各行各業中的企業在進行數智化轉型過程中,依然存在巨大的鴻溝。
眾多國際咨詢和調研機構針對企業數智化面臨的問題在過往這些年里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并在2023年發布了大量調研結果:
來自麥肯錫的調研數據顯示,企業仍然面臨著數據孤島和數據整合的困難,73%的企業數據利用率小于40%;
來自波士頓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60%的企業在AI項目中技術與實際場景需求脫節;
來自埃森哲的調研數據顯示,60%的中國企業因GPU算力不足或云服務成本過高,無法支撐AI模型訓練。
Gartner在2024年對外發布的調研數據則顯示,僅有25%的AI試點項目能規模化推廣。
要想讓大部分企業盡快加入數智化轉型進程中,讓更多企業真正享受到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紅利,就需要一支專業的ICT隊伍去解決產品兼容、隱私安全、系統集成、數據治理等問題。
吳輝指出,“華為與伙伴思考的是客戶在數智化旅程中需要什么,并共同投入,我們的使命就是讓每一家企業、每一個組織能夠輕松地邁入數智世界。”
正是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華為在2024年投入了數十億元,不斷加強這支ICT團隊的建設。
壯大聯盟伙伴,跨越數智鴻溝
“伙伴+華為”是華為在2023年為中國政企業務提出的開放合作體系,在過去一年里,華為圍繞“四梁六柱”踐行諾言,不斷壯大這一體系。
一方面,在“伙伴+華為”體系建設中,華為繼續加強投入。
吳輝在發布會上指出,華為在2024年面向伙伴投入了超過80億元,面向伙伴的團隊增加1200人,伙伴報備項目線索數量增長了31%,違規伙伴家數占比下降了45%,數字化平臺的訪問量超過了1.3億次,提升了56%。

另一方面,正是有了“伙伴+華為”體系持續建設和完善,在推動數智化轉型過程中,伙伴和華為實打實的業績增長。
據華為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華為中國政企業務增長超過25%,伙伴業績也取得新的突破,銀牌及以上伙伴收入增長超過了25%,商業市場交易伙伴數增長超過了22%,有效分銷精英數增長超過了81%。
這是2024年華為在“伙伴+華為”體系構建,以及由此帶來的數智化轉型推動效應。
那么,面向現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浪潮,在“同路人”文化體系的加持下,華為又將如何加強建設?
我們同樣是在這次的華為中國合作伙伴大會2025找到了答案。
在體系建設方面,華為在2025年更加強調“優質資源向優質伙伴傾斜”。
早在2024年,華為就提出了聯盟級伙伴的構想,并針對2個子行業與5家合作伙伴探索行業場景,打造聯合解決方案。
據吳輝透露,這次嘗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過去一年里,華為聯盟級伙伴與86個頭部客戶聯合創新,針對120+價值場景,打造了100+個標桿可復制樣板點。

基于這樣的成績,華為在2025年進一步壯大聯盟級伙伴,針對行業拓展到了20+個子行業,聯盟級伙伴也將壯大到65+。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將重新構建計算經銷商體系建設。
眾所周知,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作為本就在人才和應用方面具有優勢的中國市場,亟需在算力方面加強建設。
吳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華為計算經銷商早已有之,早年間是基于X86體系做計算產品經銷商網絡,在2019年之后聚焦自研的鯤鵬和昇騰計算產品后,我們經歷了一個軟硬件的爬坡期,需要有技術路線、產品競爭力和生態體系的打造,在有了歐拉系統、昇騰生態,昇思MindSpore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適配和延伸開發后,我們在計算領域繼續秉持‘硬件開發、軟件開源’的戰略,構建計算經銷商體系。”

作為中國算力領域第一梯隊,華為計算經銷商體系的建設,將加速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面向數智時代,尋找實力“同路人”
人工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加速了企業數智化轉型的節奏,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數智化轉型,華為就經銷商認證更加強調伙伴直接服務客戶能力,并就此做出四大改變:
第一,標準通路計業績,多級通路不計入業績;
第二,伙伴要在專業的技術和服務方面加大投入,真正具備客戶服務和售前售后問題解決的實操能力;
第三,新增對伙伴綜合經營管理能力的評估,對營收規模、員工數量、公司管理與資質進行第三方評估;
第四,引入客戶對伙伴服務滿意度的評估。
基于這四項標準,將會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為客戶負責的“同路人”。

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ICT制造業重點領域預計增長2500億美元左右,全球ICT制造業增長主要由AI相關領域帶動。
在人工智能產業大趨勢下,加強ICT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千萬企業乘風人工智能浪潮尤為關鍵。
作為中國ICT基礎設施構建者,以及數智化轉型主力軍,吳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面向人工智能時代,華為核心在做的事情可以總結為以下三件:
第一,不斷打造好軟硬件產品,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生命線;
第二,面向各類行業應用,對外找到應用場景,對內找到客戶需要的技術進行整合,構建客戶需要的數智化解決方案;
第三,團結好合作伙伴,服務好大中小微客戶,AI應該走向平權,人人都應該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