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奔涌向前的當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中國企業出海正當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內地企業出海”成為了多位代表委員的熱烈關切。
從東亞銀行獲悉,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斌對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及科創企業出海、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為經濟賦能、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支持深圳前海金融業創新發展四個話題表達關注,并建言獻策。
因“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平臺優勢,香港成為不少內地科創企業出海的理想第一站。在“走出去”的浪潮之下,越來越多的內地科技創新企業正通過積極布局香港、進而邁向全球市場。
關于發揮香港綜合服務優勢、助力科創企業出海,李民斌提出建議稱,“香港可發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優勢,成為內地科創企業出海的‘超級服務商’,助力科創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圖片東亞銀行
發揮香港優勢,服務內地企業出海
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香港正在國際金融、外貿等方面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李民斌表示,“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及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可為內地企業的上市及發債籌集國際資金,提升國際市場知名度,企業也可通過香港作為其全球或區域總部,管理境外資金、投資和業務。”李民斌同時稱,香港國際化的專業服務體系也可助力內地企業更好地在國際市場上穩健前行。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中國民營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駛向全球大市場,并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李民斌表示,東亞銀行(中國)未來計劃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將逐步把對民營企業的授信占比從目前的30%提高到50%左右,每年信貸投放量超500億元;通過交易銀行產品,尤其是供應鏈業務,為核心企業上下游的民營企業提供結算和融資便利。此外,提供一攬子的綜合金融服務,包括清算和現金管理等。”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定對外貿易發展”被列為2025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其中涉及了“優化融資、結算、外匯等金融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新型離岸貿易”等多項舉措。
作為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戰略定位,近年來,深圳前海正不斷發揮國家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驗田”的作用。
圍繞支持前海金融業創新發展,李民斌建議稱,在前海試點深港“總部企業內部資金通”,允許符合條件的“雙總部”企業在一定額度內,在集團內部自由劃撥資金,實現資金閉環流動,支持企業更好利用資金發展境內和境外市場。
對于建設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借助香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李民斌建議,“應進一步借助推動人民幣國際結算、拓寬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以及探索給予跨境經營企業自主選擇在岸離岸匯率通道,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其表示。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