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鯨新聞3月6日訊(記者 朱欣悅)江霧彌漫的清晨,湖北街巷在炭火中蘇醒。長堤街上,面團摔打聲、米粉蒸肉熱氣與面窩的油香交織。巷尾小桌,粗瓷碗中白酒滿盈。
湖北 “過早飲酒”的傳統,可溯至百年前的碼頭江湖。長江與漢江交匯處,凌晨挑擔拉纖的工人需以烈酒驅散寒濕,漁民在破曉前灌一口熱酒暖身開工。沙市碼頭鼎盛時,工人們用搪瓷缸盛散裝白酒,佐以鹵豆干、辣蘿卜,蹲在青石階上匆匆飲盡,酒氣與汗水一同蒸騰在晨霧里。
這份刻入基因的飲酒記憶,承載著楚地“不服周”的江湖氣,在酒碗相碰的脆響里延續至今,孕育出獨具韻味的湖北白酒市場。
濃香型白酒占優
湖北接安徽省,西臨重慶市,西北與陜西省交界,南面與江西省、湖南省相鄰,北面則與河南省接壤,是中部地區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這里的地勢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地帶相對低平,形成了獨特的地理風貌。氣候特征鮮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季溫暖宜人,秋季則清爽宜人,這樣的自然條件孕育出了獨具魅力的荊楚文化。
在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上,酒文化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武漢酒類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肖臘青向記者透露,湖北省的白酒市場規模約達300億元,主流度數包括42度和45度、52度和53度、以及少量的70度和75度;市場格局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與全國性酒企并存的競爭態勢。在這一市場中,地產酒占據了主導地位,同時也不乏全國一線酒企的滲透與競爭。
肖臘青進一步指出,湖北白酒市場呈現出一種啞鈴型的結構特點。稻花香、白云邊、黃鶴樓、枝江等本地知名酒企在100-400元區間內占有上風。然而,在100元以下和400元以上價格段市場則被茅臺、五糧液、山西汾酒、洋河、牛欄山、西鳳酒、劍南春等全國性酒企所占據。在湖北省內,消費者的酒類口感偏向于綿柔型和綿甜型,兼香型、濃香型和清香型白酒在湖北市場占據了顯著的優勢地位。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五糧液全系列產品在2024年在湖北的銷量預計達到約45萬件,銷售額約為25億-26億元;而以綿柔口感著稱的洋河酒在湖北持續投入多年,年銷售額也超過了20億元;此外,隨著清香大熱,玻汾不斷突破,汾酒在湖北的年銷量也頗為可觀,大約在5億至6億元之間。茅臺去年在湖北市場的配額為300多噸。
地緣優勢顯著
相較于全國性酒企,地產酒在湖北市場所展現出的地緣優勢更為顯著。有經銷商估算,2024年白云邊的年銷售額預計約為80億元,其中省內銷售占比高達60億元,其主力產品包括白云邊12年、15年和20年等。“白云邊的本地市場很穩,香型口味很適合湖北人,業務員覆蓋到鄉鎮市,渠道非常穩定,去年白云邊大概增長10%。”
作為湖北省內的第二大品牌,稻花香酒業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去年在湖北市場的銷售規模就已經達到了30億元左右,全國范圍內的銷售額則可能接近40億元。稻花香在湖北省內的市場滲透力極強,某些縣城市場甚至達到了只喝稻花香的程度,單個市場的年銷售額就能突破億元大關。 ”當地業內人士對藍鯨新聞記者透露。
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向藍鯨新聞記者透露,勁酒旗下的毛鋪和神農架品牌在湖北省的銷量也相當可觀,預計可達40億元左右。而霸王醉和石花酒業則緊隨其后,體量均在6億-7億元之間。
此外,外來酒企也試圖在湖北市場分一杯羹。2016年,古井貢酒(000596.SZ)斥資8.16億元收購黃鶴樓酒業51%的股權,從而正式進軍湖北市場。根據財報顯示,黃鶴樓酒業在2022年實現營收17億元,凈利潤2.1億元;到了2023年,其營收超過18億元,凈利潤增長至2.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曾率領金沙酒業取得顯著成績的張道紅來到了枝江酒業。據業內估計,枝江酒業2024年增長了10%左右。張道紅的到來無疑為枝江酒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其在湖北市場的表現亦值得期待。
散酒市場規模龐大
相較于河南與山東的白酒市場,湖北省的省酒表現無疑更為亮眼。
“除了口味偏好的差異,2023年,湖北省的人口數量為5838萬人,相較于河南與山東,其人口規模最小,但地域面積卻遠超這兩省。這種獨特的人口與地理條件,正是塑造湖北白酒市場格局的關鍵因素之一,這造成了湖北市場的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大約僅為河南市場的十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北白酒市場的獨特性和挑戰性。”肖蠟青如是稱。
此外,湖北被視為“家鄉味道”的散酒市場同樣規模龐大。“特別是在沿江城市如宜昌、荊州等地,散酒連鎖與作坊星羅棋布,有時一公里內就能見到十多家。在一些菜市場,散酒鋪子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煙酒店。”一位當地人士向記者表示。
例如有報道顯示,湖北咸寧市通城縣北港鎮,在全國各地開設釀酒作坊眾多,年產白酒約1.5萬噸,銷售金額15億元,成了遠近聞名的“糧酒小鎮”。
據悉,散酒的主要消費價位集中在40-50元/斤,部分高端散酒的價格甚至可以達到100元/斤。在香型方面,清香型散酒占據主導地位,濃香型、醬香型為輔,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口味需求。
散酒與品牌酒一起,構筑了湖北白酒市場多樣化的口味版圖。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