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塊突飛猛進,紅利投資還香嗎?在政策邏輯和市場邏輯的多重共振之下,紅利資產或仍是不確定環境中的長期“高確定性”選項,也是資產配置組合構建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光大證券認為,24Q4以來相對流行的“科技+紅利”啞鈴型配置策略或仍將占優。
高現金流資產配置需求不斷加大
2025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國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發展的“時”和“勢”依然占優。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經歷了根本性轉變,房地產市場逐漸趨于平衡,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受到限制。經濟開始摒棄依賴債務擴張、傳統地產和基建的模式,轉而依賴消費、科技和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從增量經濟到存量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重穩定的現金流支配。
折射到投資領域,隨著未來A股市場中長線投資屬性的資金占比不斷提升,對于高現金流資產的配置需求也將不斷加大。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是由美國西北大學拉巴波特、哈佛大學詹森等學者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個重要的企業財務概念。它指的是在不危及公司生存與發展的前提下,企業可供分配給資本提供者(股東和債權人)的最大現金額度,是企業在扣除了所有必要支出后可支配的那部分現金。
自由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也是上市公司維持穩定現金分紅能力的來源。以美股為代表的成熟市場,長期獎勵自由現金流充裕的公司。該類型的公司往往能夠以可持續的低投入經營模式換取優秀的現金流支配能力,并最終大都將現金流轉化為了高利潤分配股東比例,在全球市場均得以驗證。長期來看,隨著未來A股市場中長線投資屬性的資金占比不斷提升,對于高現金流資產的配置需求也將不斷加大。
近年來,國內中長期利率中樞持續下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正式邁入“1”時代。長端利率的一路走低加劇了“資產荒”格局,也讓險資適當增配權益資產成為增厚整體組合收益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股息收入的相對確定性和紅利資產較穩健的基本面與險資追求長期性和穩定性的配置需求相契合。
自去年起,由于權益市場持續震蕩,收益相對穩健的紅利資產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從2015年1月起計的十年時間,中證紅利指數、國證紅利指數、中證紅利低波動指數、滬深300紅利低波動指數等幾只主流紅利指數在大部分的時間內均跑贏了滬深300指數。
歲末年初紅利資產關注度提升,主要由三大邏輯驅動。一是分紅手續費調降、市值管理鼓勵分紅等政策相繼落地,上市公司分紅活躍度進一步提升。二是長債利率快速下行,紅利資產配置性價比進一步凸顯。三是歲末年初,以險資為代表的絕對收益類投資者對紅利資產配置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歲末年初,以險資為代表的機構資金對紅利資產配置需求相對較高。從保費的流入節奏來看,1月份通常是全年保費收入最高的月份,約占全年保費收入的20%,保費流入所帶來的險資配置需求也為紅利板塊提供了重要的增量資金。
“科技+紅利”策略仍然有效
今年以來,隨著國產大模型DeepSeek在應用端的高歌猛進,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再掀巨浪,人工智能、機器人、軟件、芯片、計算機、互聯網傳媒等科技主題板塊集體爆發,科技主題ETF成交活躍,并強勢領漲A股。
Wind統計顯示,截至2月24日,作為A股指數中科技屬性的代表,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達到5.82%、11.24%,而同期上證指數和滬深300的收益分別為0.63%和0.88%,足見“科技”行情的出類拔萃。
科技板塊突飛猛進,紅利不香了嗎?在政策邏輯和市場邏輯的多重共振之下,紅利資產或仍是不確定環境中的長期“高確定性”選項,也是資產配置組合構建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在A股市場開啟新一輪回升周期的當下,如果用紅利資產配合其他彈性更強的資產進行組合配置,有望分散風險的同時增加組合的收益來源,或是重要的“百搭底倉”選項。
紅利資產卷土重來,不只是短暫的風格輪動,而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低利率時代開啟下的一種投資新趨勢,這種趨勢才剛剛開始。把觀察時間拉到更長來看,過去紅利資產真正實現了穿越周期和波動,具有中長期的適應性。紅利資產之所以能夠創造如此豐厚的過往長期回報,得歸結于紅利投資的內涵。紅利投資,是指選擇股票時重點關注過往能持續現金分紅并且有不錯股息率的上市公司,由此構建投資組合。
具體來看,紅利投資內涵的核心是關注股息率,因此在選擇股票時比較關注上市公司的需求前景(ROE)、商業模式(ROE)、公司治理(分紅比例)和估值水平(PB),這些關鍵指標構建了紅利資產相對穩健的基本面和股息收入的相對確定性,也讓其在過往面對市場喧囂和波動時中長期表現更好。
不少券商建議,關注“科技成長+紅利資產”啞鈴策略。從市場風格來看,短期內小盤、成長股的彈性或更大。從歷年2月行情看,小盤股的彈性往往較大,疊加春節期間人形機器人、AI等相關主題概念發酵,因此短期內市場積極情緒可能延續,小盤強于大盤、成長強于價值的盤面可能持續發生。另一方面,從性價比角度看,小盤股當前估值水平普遍較高,而高股息紅利資產的估值水平已經回到了較為合理的區間,如果擔心市場二次回調風險的話,可以考慮“科技+紅利”的啞鈴策略。
自由現金流,紅利投資的新選擇
自由現金流選股策略在海外是一個相對成熟的概念,產品化已非常成熟,例如2016年上市的COWZ(Pacer US Cash Flows 100 ETF)目前規模高達268億美元,跟蹤指數Pacer US cash flows 100指數編制相對簡單,核心選股指標為自由現金流率。
國證自由現金流參考海外成功產品化的自由現金流指數,根據國內市場特色,添加以質量為主的負面剔除因子,目的一是確保進入選股環節的股票整體相對優質,目的二是質量因子與自由現金流因子是同類指標,強強聯合更加凸顯指數特色和優勢。質量因子負面剔除后,再根據自由現金流率,選取自由現金流指數成份股。
選股范圍方面,鑒于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新質生產力的崛起,全市場(滬、深、北交易所)已納入選樣空間,提升了指數的包容度,也增強了其代表性和廣泛性。

國證指數公司官網,截至2025-1-9
行業布局方面,為了確保成分股現金流的穩定與可持續性,剔除了現金流波動規律更為復雜的金融與地產行業,行業權重分布相對均勻合理。成分股選擇方面,指數綜合考量了流動性、ROE穩定性,以及自由現金流、企業價值、經營活動現金流等正向指標,一件打包了自由現金流率較高的前100只優質企業,以自由現金流金額為錨加權,并按季度調倉及時吐故納新。
自由現金流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也是上市公司維持穩定現金分紅能力的來源。且現金流財務操控的空間遠小于凈利潤,能夠較為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經營質量。過去十年,A股自由現金流回報高的公司股價走勢不斷創新高,而自由現金流回報低、資本開支大的公司在增量轉存量的過程中由盛轉衰。尤其過去宏觀環境波動放大的三年,高自由現金流回報組合貢獻了顯著超額。此類資產既可以滿足配置需求,也可以滿足交易需求。自由現金流的長期收益突出,2014年以來年化收益高達16%,顯著高于300價值穩健、創價值、紅利低波;年化波動低于創價值,高于300價值穩健和紅利低波。2019年以來連續6年正收益,2021年以來連續4年表現占優,2024年錄得28%的正收益。長期來看,隨著未來A股市場中長線投資屬性的資金占比不斷提升,對于高現金流資產的配置需求也將不斷加大。
從歷史數據來看,的確實現了“熊市能抗跌、牛市跟得上”的投資目標。核心的原因在于,高自由現金流策略并不意味著單純的“求穩”,而是致力于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中尋找確定性。拋開復雜多變的市場情緒,上市公司的確定性就聚焦于財務健康、可持續分紅能力以及抗風險能力。
正是這種策略的合理性與自由現金流因子的有效性,最終在國證自由現金流指數的長期回報上得以充分體現。
在投資之外,自由現金流對于生活而言,更是意味著可預測的“安心”。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默頓所言:“真正影響生活質量的并非資產規模的大小,而是現金流的穩定性。”
從追求財務自由、提前退休(FIRE)到降低杠桿、保護現金流,在當前這樣一個群體思考的時刻,投資者逐步意識到,緩解焦慮關鍵并已經不在于爆發力和眼前收益的高低,而在于長期來看是否可持續且穩定。具備高自由現金流率(自由現金流量/企業價值×100%)的“現金牛”資產,開始凝聚起全新的共識。
或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輪屬于自由現金流策略的投資時代正在揚帆起航。
風險提示: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指數歷史業績不預示基金產品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觀點僅供參考,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投資者在投資本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和《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認識本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認真考慮本基金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情況及銷售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并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本資料中推介的產品由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CIS)
責編:汪云鵬
校對:蘇煥文





京公網安備 11011402013531號